正文 第15章 法則、名詞解釋篇(1 / 3)

1.人生三大致命傷:埋頭苦幹、一成不變、努力不可以累積。

2.三種貧苦的人:沒有夢想的人、沒有朋友的人、不給自己學習成長機會的人。

3.人類的六大劣根性:倚老賣老、老氣橫秋、漠不關心、格格不入、自以為是、不以為然。

4.三個改變命運的因素:一群好友、堅持不懈、自己督促自己。

5.重友者霸,重師者王,重己者亡。

6.勇於學習,勇於承擔,勇於認錯,勇於修正。

7.五顆幸福種子:希望、信心、快樂、智慧、從容。

8.和別人比:謙卑、付出、學習、感恩、堅持。

9.不要做“三等”人:等下班、等工資、等退休。

10.人生三寶:老友、老伴、老本。

11.女強人:強人所難的女人。

12.困難:困住就難。

13.領導人:別人都倒下,自己還站著。

14.廢話:用肺講話。

15.出路:從家裏走出來學習才會有的路。

16.原理:原來就已經墨守成規的道理。

17.討厭:討人喜歡,百看不厭。

18.眼光:別人看不到,自己看得到。

19.無知沒有選擇權,隻有參與權。

20.行走在智慧領域的女人最美麗。

21.女人可以在年華中老去,不可以在溝通中言而無味。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3.人生三養:營養、保養、修養。

24.保養是長時間,看病是短時間。

附錄二 情智管理箴言

1.不懂情緒,常常讓情緒隨心所欲;不知情緒管理,情緒常常放蕩無疆。自認為自己情緒沒問題的人,其實是一個可怕的“情盲”。

2.法本如是,無須言傳留字。但是,為了方便度眾,世間才會留下珍貴的法語,雖隻言片語,卻是永恒的智慧。

3.禪非關色相、非關話頭,不在講話、不在裝神弄鬼,隻求入定,定中有禪。

4.情商(EQ)是一種做人的能力,情管的智能是合群的能力,智商(IQ)是做事的能力、做事的技能。

5.理解情緒的三種境界:不知不解、知而不解、知之而解。

6.懂得控製情緒,凡事做到八風吹不倒,溝通常贏。

7.情緒管理,光靠“忍”往往是不夠的,因為“忍”過了頭,肯定會爆炸的!

8.世人都有七情六欲。其中七情就是七種主要的情緒,即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就是六種主要的欲望,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其中意即生理欲望,生理病變的疼痛和不舒適的感覺。

9.智慧人生,情緒曆練自有其不同的水準。兒時,天真幼稚;年少時,常常會任性衝動;30歲時,才開始變得成熟;40歲時,才能學會相對穩重;50歲時,才知道凡事冷靜,運用理智處理事情;60歲時,凡事多求圓融、圓滿;70歲後,才懂得什麼叫做放下。

10.心為人主,心是萬事之源,萬事從心起。

11.情緒來源:情由心生,緒由心造。

12.心理建設:吾心信其可行,則排山倒海之難,亦有可期之日;吾心信其不行,雖如反掌折枝之易,亦無可期之日。

13.人類心識的四大功能:感受的功能(感受心)、儲存的功能(藏識)、覺知的功能(覺知心)、思考的功能(思想心)。

14.心識作用:感受信息進入潛藏心處理產生覺知,進而思考、更正認知和想法,就可改變覺知的心識循環運作過程。

15.心識係統的聯係:感受心影響潛藏心;潛藏心左右情緒覺知;思想心改變潛藏心;思想心指揮感受心。

16.情緒覺知的扭曲現象主要有八類:①固執性扭曲,②選擇性扭曲,③比較性扭曲,④以偏賅全性扭曲,⑤聯想性扭曲,⑥錯覺性扭曲,⑦習慣性扭曲,⑧累積性扭曲。

17.改變情緒的心識方法:①正反轉三思,②釋放負麵想法,③離開,④播種善念,⑤淨化心靈,⑥心靈充電,⑦靜心,⑧信仰。

18.改命(重生):改變命運,先改變心態。

19.避禍:山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20.潛能控製:心靜不會做錯事,冷靜不會說錯話。

21.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專注一境,專注一個念頭。

22.靈感最佳的“三上”時機:車上、床上、馬桶(廁)上。

23.常樂妙方:凡事善解,福心常在。

24.最便宜又最佳的禮物:讚美。

25.痛苦的免疫力:常思無常。

26.天堂在哪裏:天堂與地獄在於一心之隔。

27.正反轉三思:平常我們說的“三思而後行”,其“三思”說的是凡事要反複思考,想清楚了再行動;其實,真正的三思應該是正向思考、逆向思考、轉向思考。

正向思考:凡事往正麵理解,比較快樂。

逆向思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轉向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8.習慣樸素:簡單就是美。

29.漸進式享受:由淡而濃則感覺其甜,由濃而淡則感覺其苦。

30.製怒之道:忍耐不是萬靈丹。忍一時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31.息怒四步曲:一吸二離三最愛,第四冷靜再處理。

32.爭吵之時:事緩則圓,急事緩辦。

33.轉心法:轉個彎,路更寬。

34.原諒的理由:原諒別人,為了釋放自己。

35.知己知彼的方法:同理心,將心比心。

36.盛怒時:設法離開現場,倒杯茶,喝杯咖啡,上廁所,找資料。

37.溝通:溝通從心開始(溝通從潛藏心開始)。

38.用心溝通:用心識作用的理智心溝通。

39.避免誤解:注意對方覺知的扭曲。

40.溝通方式:肢體語言占60%以上,語氣占30%以上,溝通的內容隻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