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方正進軍入關的消息,項羽及諸侯軍皆大吃一驚。然後隨之而來的,則是極度的憤怒。
一時間,不少諸侯軍的代表紛紛求見項羽,希望項羽能夠盡快前往關中,消滅方正這支賊軍,以正視聽。
諸侯軍會有這種想法並不意外,自從起事之始,方正的這支起義軍就一直和其他的起義軍格格不入,顯得非常孤立。他拒絕了陳勝的分封,也因此自然沒有了和農民起義軍大隊伍的聯係,甚至在起義軍高層的眼裏,方正更像是一個占山為王的流寇,而不是起義軍的將領。
除此之外,方正起義軍的理念也和其他起義軍完全不同,他不但要推翻秦朝暴政,同時也要掃除貴族以及分封製的殘餘。這對於諸侯軍來簡直就是反了———甚至可以,方正基本上是以他一己之力,與起義軍和秦朝兩方作戰。
這也是為什麼方正的勢力擴張的最慢的另外一個原因。事實上,也不是沒有曆史上的名人想要投奔方正,比如著名的韓信就曾經與方正會麵,然而雙方在分封製的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方正明確表示要加強中央集權,取消分封製。這對於韓信這類試圖重整故國輝煌的人來是無法接受的,於是雙方一拍兩散。
也因此起義軍也將方正視為第二個凶殘的秦王,這會兒見他居然趁機直取鹹陽,頓時大為憤慨,紛紛要求直接兵馬開道,將這幫肆意妄為的賊子一網打盡。
麵對諸侯們的鼓動,項羽則顯得很為難,一方麵他的確對於方正趁自己巨鹿之戰時偷襲鹹陽感到不滿,但是另外一方麵,和外麵那些諸侯不同,項羽可是非常清楚的知道方正人轉生的事跡的。
雖然根據目前的情報來看,方正手下的軍隊不足十萬,而項羽這邊則有四十萬大軍,然而項羽卻很清楚,在方正的琴音殺敵麵前,四十萬人根本就不算什麼,幾乎是去多少死多少。他曾經從自己的父親項少龍那裏聽過關於方正一人一琴瞬間全滅萬名馬賊的故事,當時這個故事就給項羽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
四十萬大軍又能如何?最多人家彈奏四十首曲子嘛。
可是項羽又不能示弱,而且這件事他也不能給別人,項羽很清楚,如果被諸侯得知方正一人一琴就能夠殺死他們的話,絕對會立刻就跑的遠遠的。
於是項羽不得不在諸侯的攛掇之下,無奈的率大軍進發,直入函穀關。
然而,當項羽率領大軍到達函穀關之後,眼前的一幕卻是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他們原本預計方正會布大軍在函穀關死守,或者最不濟也會派遣大量士兵在這裏布防。然而當諸侯軍到達函穀關時,卻發現偌大的函穀關,除了城牆上隨風飄動的鮮紅旗幟之外,隻有幾十名百姓在城牆上灑水打掃,旁若無人。而方正則端坐城樓上,手邊放著一把古琴,身後站著兩個童女,一派悠然自得的樣子。
什麼鬼?!
聽到前軍斥候的報告,項羽隻感覺自己汗毛都要豎起來了。
人家方公子都把琴擺出來了,在項羽看來,這意思已經是很明顯了啊!
然而其他人並不知道啊。
“上將軍,那明顯是奸徒故布疑陣,采用疑兵之計故弄玄虛!請讓在下率三千鐵騎,必將函穀關拿下!”
“慢著!”
聽到部下的請戰,項羽也是急忙伸出手去攔住對方。他可是很清楚,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方正的疑兵之計,但事實上他真能做到啊!如果自己這會兒點頭,部下真率三千鐵騎去衝函穀關,那絕對是有去無回,不定還會再搭三千匹戰馬進去。
然而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一來,方正能夠以琴音殺敵的消息必然會立刻傳遍整個諸侯軍。到那個時候這四十萬大軍肯定會變成一團亂麻,就算項羽不擅長這方麵他也知道,一旦事情變成這樣,那才是真的麻煩。
想到這裏,項羽已有決定。
“上將軍邀請我去鴻門赴宴?”
看著眼前項羽的仆從,方正多少有些意外,自己隻是想要S一把空城計,結果沒想到現在居然連著鴻門宴都出來了?
這當然要去啊,這可是下聞名的鴻門宴啊,不去見識一下不是白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