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職副書記,這是權力體係中非常關鍵的崗位,上可達政府正職或者部門正職,即便年齡不再有優勢,也可以到人大、政協擔任正職。
但是,副書記的定位在現實中卻又有些尷尬,盡管作為三號領導,但是手下卻沒有趁手的“部門”作為“腿”,和組織、紀檢等強勢部門一把手相比,實際話語權並沒有那麼大,畢竟大家都是“五人小組”成員。與政府常務相比,“含金量”卻又明顯下滑,畢竟常務一般都分管財政工作,手中握有著錢。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副書記的含金量和含權量都如此低,為什麼還要擠破頭去爭取這個職位呢?
那就要從權力的梯隊來看了。
以地廳級為例,市委和政府作為最主要的核心層,一個管方向,負責D內一切工作,包括重大決策、人事調配、安全穩定等等,政府主要負責的是落實與執行,也就是抓日常事務。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建製上屬於並駕齊驅,但是因為體製的特殊性,政府一把手又是市委的副職,因此市委是領導政府的。
在很多人眼中,政府設有若幹副市長,每一個都是萬人仰視的存在,但是對副市長們來說,他們也是有進步目標的,首個目標就是進入市委班子。
因此,在地廳級幹部進步圖中,也分有若幹個隱形台階。
排名靠後的副市長-到排名靠前的副市長-市委常委。
進入市委班子後,也要跨越一輪這樣的隱形台階(特殊情況除外。)
第三梯隊:T戰部、宣傳部
第二梯隊:政法委、市委辦
第一梯隊:政府常務、組織、紀委
當然這三個梯隊,隻是大家對地市級部門按照權力大小進行的排序,也有不少幹部從副市長直接躍升第一梯隊的,也有從第三梯隊躍升到第一梯隊的,但是很少有從第一梯隊到第二、三梯隊的。
副書記這個職務,大多數都是從第一梯隊中選擇的,畢竟從第三到第二,或者到第一也好,都屬於平級調動,而到了副書記,就屬於進一步使用,也就是常說的重用了。
可以說,副書記是書記的參謀助手,也是一個走向主要領導崗位的過渡性崗位。
陳言誌就是從這麼多的崗位曆練中摸爬滾打出來的,無論其個人性格和能力如何,還是深諳官場之道的。
從省會城市書記到省委副書記,陳言誌可以說走到了副部到正部的關聯節點,作為準正部級,隻差半步就能夠達到仕途職級的巔峰,而這一步可以說就是天塹鴻溝,將諸多天之驕子給擋在了對麵。
另外,對於有想法的人來說,正職與正職之間也是有差距的。
有的同誌從省委副書記直接躍升為大部委的一把手,比如說交通、住建、教育、工信等,而有的同誌則去了供銷、文聯、研究室等,從含權量來看,這其中的差距可是天壤之別。
當然,對副書記來說,最希望的自然是能夠升任地方政府的正職,作為一個億萬人口的大省,那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