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東沐離去的背影,狄雅麗內心無比的感動。
幾分鍾後,縣長和紀委書記便來到了辦公室。
“劉剛縣長,新陽縣營養餐采購項目總金額是多少?”李東沐問道。
“這個項目共分為兩年實施,每年度是5500萬元,總金額是1.1億元。”
“共劃分了幾個標段?”李東沐繼續問道。
“這次營養棒項目主要涉及鄉鎮學校,新陽縣共有15個鄉鎮,但是考慮到有3個鄉鎮規模較小,所以共劃為了12個標段,每個標段的平均采購總額在1000萬元左右吧。”
劉剛作為縣長,負責著政府的整體工作,也是新陽縣經濟發展的操刀手。所有涉及重大項目和資金支出的都需要經過他的同意,因此他對營養餐項目是比較了解的。
“楊坡鎮中標的是哪家公司?在新陽縣共中標了多少個項目?或者說實際運營了多少個項目?”
李東沐的這句話問的很有“深度”,中標企業可以是很多家,但是實際運營的卻是一家的情況也很普遍。
項目招投標是一個“水很深”的領域,盡管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出台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上有計策,下有對策,尤其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有些巨大的“肉池”,無論是企業,或者領導,都希望能從中分一杯羹。
聽到這個問題後,劉剛遲疑了幾秒鍾,然後看向了縣紀委書記。
“楊坡鎮營養餐中標企業是滬市家味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新陽縣僅僅中了這一個標段。但是經過縣紀委的調查發現,家味餐飲公司中標後,並未實際參與到營養餐的供應中,而是由一個名叫孫誌遠的人實際運營。”
“孫誌遠?查清楚他的背景了麼?”李東沐問道。
“孫誌遠是新陽縣人,但是一直在商都市區做生意,包括在一些私立學校和大中專院校從事餐飲工作,在多家餐飲公司中擔任高管和監事職務。”
“另外,孫誌遠實際運營的標段並不隻是楊坡鎮一個,而是有6個。”
聽到這個數據後,李東沐也不禁震驚起來。
“6家?那其餘5個標段的中標企業難道都是他一個人操控的?”李東沐不解道。
“這個……目前還在查。但是另外五家公司並沒有派駐任何工作人員,唯獨隻有從他們公司走一下賬目。”
“6個標段,項目總金額達到了6000多萬元,這即便放在基建項目中也是一個不小的項目。更何況營養餐項目又不需要過大的投資,這是個穩賺不賠且細水長流的優質項目。”
李東沐特意了解過營養餐項目,按照每年5%的盈利率計算,這6個標段每年能夠淨賺300萬元。
“你剛才說孫誌遠在不少企業擔任高管職務,那這些公司的實際控製人能夠查到麼?”李東沐問道。
“能查到,這幾個公司都有著關聯。實際控製人名叫孫誌強,是中北省的人D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