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你發現木心鑽失竊的那天,並不一定是木心鑽真正失竊的那天。”小熊貓說道。
野豬笑笑,他對小熊貓說的繞口令並不感興趣。“總之,我後來把剩下的那些木心鑽也埋地下了,後來就再也沒失竊過。”
小熊貓在一片樹葉上記下筆記:地麵上的木心鑽——失竊。
離開野豬家,小熊貓和野兔來到了最初報案者——斑羚的家中。
“斑羚爺爺,你十天前報案說,您丟失了一枚木心鑽是嗎?”小熊貓問道。
“是啊,你們找到了?”斑羚眯著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我的木心鑽上刻著兩隻彎彎的斑羚角,那是我的特征。”
“不好意思,我們還在調查。您是一發現木心鑽失竊,就來報案了嗎?”
斑羚的眼睛黯淡了下去。“我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總共就攢到那七枚木心鑽。我天天都會數一遍。十天前,我數的時候突然發現少了一枚。我沒有家人和我同住,隻可能是被外人偷了。於是我立刻去報了案。”
“你把木心鑽存放在哪裏?”
“這個帶蓋的竹籃裏。這個竹籃我一直隨身帶,睡覺時候也放在頭邊上。我不知道竊賊是怎麼把木心鑽偷走的。”
小熊貓和野兔也沒有更多好問的了,他們安慰了斑羚幾句,便走了出去。接下來他們例行公事地走訪了所有丟失木心鑽的動物,他們都是在聽說了斑羚的事情之後,才發現自己也丟了木心鑽,接著再來警署報案的。
“查到什麼情況了嗎?”回到警署,狗熊警長劈頭便問。
“查到四點,其一,所有動物都是在聽說斑羚遺失木心鑽之後,才發現自己也丟失了木心鑽的,他們報案的時間,都是發現自己丟失木心鑽的當天;其二,失竊的木心鑽都是存放在地表之上的,所有埋在地下的木心鑽都沒有失竊;其三,所有木心鑽失竊的動物,都沒有發現盜賊的任何行蹤;其四,木心鑽遺失的數量,跟這家人總的資產狀況成正比,簡單而言,越富有的人家遺失的木心鑽越多,比如野豬,他家遺失了兩百枚木心鑽,而家境窮困的斑羚,隻遺失了一枚木心鑽。”
“你發現了那麼多,有沒有推斷出是誰盜竊了這些木心鑽呢?”狗熊不耐煩地問道。
“沒有線索。但是這太奇怪了不是嗎?”小熊貓說道,“不管是誰偷了這些動物的木心鑽,他根本用不出去啊。動物們隻能使用標有自己特征的專屬木心鑽。”
“如果用不出去,他為什麼要偷?”野兔問。
“可能是為了收藏。”狗熊警長沉吟了半晌,說道。
“收藏的話,每家偷一枚就夠了吧。”野兔說。
“我覺得,偷木心鑽的家夥,要麼就是他不熟悉森林法則,不知道木心鑽的使用前提,要麼就是……”狗熊撓了撓腦袋。
“就是什麼?”野兔問。
“你覺得這是我這種腦子能想明白的問題嗎?”狗熊罵道,“小熊貓,你怎麼看?”
“我覺得有錢就要花出去。”小熊貓說道。他的回答和他嚴謹的思路一樣無懈可擊。
而引發整個森林不安的木心鑽失竊案,從這天以後,再也沒有接到過新的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