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團隊特訓記》這本書描寫了筆者所經曆的眾多失敗老板失敗的原因和過程,希望借此對企業經營者、管理者有所警示,對立誌創業者有所啟發。在寫這部書的時候,我曾經讀到一則《李嘉誠:花90%的時間考慮失敗》的報道,讀完後感觸頗深。
李嘉誠是華人首富,即使在世界財富榜上,他也是排名靠前的超級大富豪。因此,國人對他並不陌生。他從“塑料花大王”變成“地產大王”,未來更可能成為“石油巨擘”。每跨入一個新行業,他雖不一定是行業的先行者,卻總能成為行業的製勝者。
但是,真正能明白李嘉誠“屢次擴張不翻船”原因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隻知道他富卻不知道他為什麼富者也大有人在。尤其是一些企業老板,他們向往財富、追求財富的勁頭甚至可以超過李嘉誠,有的還宣稱要成為“李嘉誠第二”,但卻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李嘉誠事業常青、成為財富超人的原因。
這些企業老板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後就忘乎所以,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自己什麼都能做到。這些老板隻考慮賺錢成功後的快樂,而不考慮失敗虧損後的打擊,因此隻能為自己埋下失敗的種子。
所以,對於企業老板、創業者而言,先弄清楚李嘉誠成功的原因,其意義遠遠大於簡單地把李嘉誠當作追趕的目標、不問青紅皂白地追隨效仿來得更實在。
李嘉誠和大多數企業老板不一樣,雖然他比絕大多數企業老板更有實力和資格,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招搖過市。相反,他一直是謹小慎微的。他曾說:“即使想到了,也要先想想是否能做到、是否能取得成功。如果做不到、失敗了,將會對企業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他還說:“假設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當你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遭遇十號風球(香港以風球代表台風,十號風球相當於強烈台風),你怎麼才能應付。”
所以,李嘉誠不停地研究每個項目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而且往往花90%的時間考慮失敗。正是因為這樣,這麼多年來——從1950年到今天,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都沒有出現貸款緊張、資金鏈斷裂,以及瀕臨破產的情況。
用90%的時間思考失敗,這絕對是一個會讓絕大多數人震驚、讓眾多企業老板汗顏的數字。但對於李嘉誠而言,最寶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可是,這樣一個時間貴過金錢的人,竟然花90%的時間去考慮失敗,實在太值得人深思了。一般人滿腦子都想著怎麼成功,而李嘉誠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去考慮失敗呢?
對於一般人隻想著如何成功的做法,李嘉誠曾經告誡說:“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老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就要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了會怎麼樣,自己能否經受得住失敗的打擊,如何做才能盡最大可能避免失敗等等。”
李嘉誠認為,成功的結果是100%還是50%,這之間的差別根本不重要。但如果一個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卻會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損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他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此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遠遠超乎這個漏洞在整項事業中所占比例的數倍乃至數十倍的。
無論多麼龐大的機器,隻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點毛病,這台機器就會發生故障,甚至停止運行,最終整台機器損壞,以致完全不能使用。公司也是如此,隻要有一個微小的問題沒有被發現、沒有被修複,就可能會導致整個企業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