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鉤賾劍(1 / 3)

據說鉤賾派是江湖中最神秘的門派,而鉤賾派最神秘的兵器則是“鉤賾劍”,相傳每一位鉤賾派弟子,都身佩一柄獨一無二的“鉤賾劍”,隻消駕馭得此劍,便可剖辨萬物,闡幽明微。舉世神兵,莫可與之相較。

華玄當然不會忘記,師父帶著自己鍛鑄這柄“鉤賾劍”的往事。

那年他還隻十五歲,隨師父薛子銘隱居在四川南部的一處山穀之內。此穀名為“巨龍塚”,相傳曾有人發現過龍骨。師徒二人遂趕赴至此,耗時三載,終於發掘出一副完整的龍骨,並以鉚釘拚接回骨架原狀。

複原後的這頭“龍”,頭頸細長,四足粗壯,昂然挺立,與傳說中“虎須鬣尾,身長若蛇”的龍截然不同,然而其身長逾十丈,軀體龐碩,這個“巨”字卻是毫不誇張。

那時華玄抬首仰視這隻龐然巨獸,油然而生的敬畏駭歎,至今仍在胸口回激蕩。也就在那天,薛子銘把華玄叫到了跟前,粲然道,掘骨三載,自己也幾乎將鉤賾派的絕學傾囊相授,最後壓箱底的,便隻剩下一柄“鉤賾劍”了。

華玄很是好奇,他從未見到師父攜帶兵刃,不知這柄鉤賾劍從何而來。薛子銘含笑回答,鉤賾派的規矩,並不傳劍,隻授鍛造秘法。華玄又問需哪些熔煉原料、循何種鍛鑄工藝?薛子銘哈哈大笑,最後隻說了一句:“隨為師去江湖上走一遭吧。”

於是師徒二人告別山穀,踏足暌違的江湖。華玄一心盼望師父早日傳授鉤賾劍的鍛造秘法,孰料師父隻帶著他拜訪江湖舊友,四處遨逸,再未提及鉤賾劍。華玄心中納罕,料想鑄造此劍的原料必是十分難得,以致師父不斷尋訪。

直至三個月後,發生了一件超乎尋常的事。

那日師徒二人途徑浙江婺州八詠樓附近,忽見街尾人群攏成一圈,不住傳來拳腳交加之聲。薛子銘攜華玄走近,這才發現圈內四名黃衫青年正在圍攻一條大漢,那大漢三十來歲,虯髯如戢,相貌猙獰,坦露的胸口上生著黑毿毿的濃毛。五人身旁,還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跪坐在地,她麵容靈秀,穿一身灰布麻衣,捂著臉嗚嗚啼哭,顯得楚楚可憐。

薛子銘出言相詢,有圍觀者述之詳情,原來就在方才,那名虯髯惡漢當街追逐欺侮這個小姑娘,四名路過的仙霞派弟子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才與那惡漢當街武鬥。華玄聽罷,頓時對那惡漢怒目而視,忍不住要出手。薛子銘卻伸臂在他麵前一阻,自己向圈內凝目審視。

華玄不明師父之意,隻得駐足旁觀,隻見那四名仙霞派弟子武功雖非高明,配合卻盡顯巧妙,前後呼應,左右翼衛。那惡漢苦苦支撐,背後已然給汗水浸透,臉上橫肉不住顫動。他神情惱怒至極,嘴唇一開一闔,似乎想縱聲狂呼,喉嚨裏卻隻發出嘎嘎的怪聲。

恰在這時,一名仙霞派弟子舉掌擊向惡漢右臉頰,惡漢急揮左臂護禦,左脅下露出一個老大破綻,另三名弟子窺得真切,各從三個方位切入,便要將惡漢擒服。

華玄正要拍手叫好,薛子銘身影一晃,遽然閃進打鬥的五人之中,如大鷂撲兔一般抓住那惡漢的腰帶,足尖一點,又掠向那哭泣的少女。少女未待出聲,便給他劈腰攬住。薛子銘挾住兩人,隨即自人群中一躍而出,發足向南狂奔。

華玄一愣之下,不假思索,展開輕功,追隨師父而去。餘下四名仙霞派弟子和圍觀百姓麵麵相覷,還不知道發生了何事,待得反應過來,遙首南顧,那一老一少早已去得遠了。

師徒二人步履如風,直到一處四下無人的郊野。薛子銘長吐一口氣,將所挾兩人放下,他們都已被封住穴道,癱軟在地,瞪大了眼睛看著薛子銘。華玄滿腹疑竇。薛子銘卻是眉開眼笑:“好徒兒,為師苦等多時,或許已經找到替你鑄造鉤賾劍的劍胚。”

華玄大喜,隨即又是一頭霧水,眼前這兩個人,和鉤賾劍又有什麼幹係。薛子銘卻又岔開話頭:“玄兒,為師問你,這兩個人,孰善孰惡。”

華玄指著那惡漢:“此人欺侮弱女子,自是窮凶極惡。”薛子銘哈哈一笑:“玄兒,今天你倒是可以試試溯源掌。”華玄頜首,捋袖擦掌,直衝惡漢而去。薛子銘搖搖頭,向那少女一指:“不,我說的是她。”說話間舉袖一拂,解開了少女被封的穴道。

華玄頓時愕然,那少女穴道一解,倏地騰躍而起,方才梨花帶雨的臉龐霎時化作怒雷滾滾,突然舉掌打向薛子銘。華玄不及細想,擋在師父身前,與少女掌力相交,鼻中嗅到她身上的一股茶花香。少女秀眉揚動,隨即變招,斜起掌緣,劈向華玄左腰際,華玄左足急撤兩步,堪堪避開,心頭便即大駭:這哪裏是弱女子,分明是個武功圓熟的練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