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產業集群理論的興起(1 / 2)

產業的地理集中是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的顯著特征。曆史上國內外許多地方都因當地的專業化產業而得名。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不僅介紹了俄羅斯與中歐的一些原始形態工業的地方性特征,也分析了英國斯塔福德郡的陶器、貝德弗德郡的草帽、白金漢郡的椅子、設斐爾德刀具業地理集中的原因。馬歇爾用產業地方化一詞概括專業化產業在產業區的集中現象,並進一步比較了產業區與城鎮產業集聚機製的差異,認為許多性質相似的小型企業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可獲得外部經濟。德國學者韋伯則從企業而非產業的視角把集聚經濟分為企業規模擴大形成的低級集聚和不同企業空間集中形成的高級集聚兩種類型,並進一步分析了引起企業集聚與分散的主要因素。德國學者勞恩哈特有關運輸對生產和消費區位影響的分析,經美國經濟學家霍特林進一步發展成寡頭競爭企業之間博弈和集聚的一般分析框架。法國經濟學家佩魯的增長極理論則強調了創新的空間集中現象,認為增長極往往具有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與空間集聚的特征。

20世紀上半葉,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從資源綜合開發與降低成本的角度建設了一批地域生產綜合體。美國區域科學家艾薩德等人則根據波多黎各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的實踐提出了產業綜合體理論。隨著產業組織理論的興起,產業地理集中的計量方法不斷創新。在計量革命的影響下,北美經濟地理學家Czamanski等比較了產業集群與產業綜合體等不同產業集聚類型。但是,早期的產業集群研究往往局限於理論分析,注重定量研究方法,而忽視了產業集群的實踐意義,因此,產業集群概念並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美國區域經濟學家胡佛進一步發展了馬歇爾的產業集聚思想,把“反映單一產業集中程度的外部經濟”稱為地方化經濟,把“反映城市規模的外部經濟”稱為城市化經濟,並認為隨著技術進步以及勞動力和企業家流動性的加強,依賴專業化勞動力集中而形成的地方化經濟日見稀少 。

20世紀70年代,意大利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造就了意大利戰後的第二次經濟奇跡,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經濟學教授巴卡提尼(Becattini)結合意大利中小企業的發展實踐,發展了馬歇爾的產業區思想,認為產業區是“具有共同社會背景的人口和企業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會地域實體”。與此同時,美國矽穀、英國劍橋等地的快速發展也使高新技術園區、技術極與創新環境等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美國學者 Piore和Sabel在《第二次產業分工》一書中提出,“第三意大利”、矽穀等產業區的成功關鍵是中小企業的柔性專業化(彈性專精)。20世紀90年代,UNCTAD、UNIDO、國際勞工研究院等國際組織把產業區作為促進中小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理論,多次組織歐美發達國家的產業區研究,分析產業區的組織與競爭力優勢。

1990年,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經過3年的跨國研究,出版了《國家競爭優勢》一書,從產業競爭的角度提出了產業集群的概念,認為世界各國的競爭優勢都是以產業集群的形式出現的,產業集群支配著世界經濟地圖,是每個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國民經濟、區域經濟甚至是都市經濟的顯著特征。波特把產業集群看作是與企業、產業並列的一種新的競爭分析單元,認為集群代表了國家與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指出產業集群是某一特定領域內互相聯係的、在地理上集中的公司和機構的集合。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波特先後提出了鑽石體係分析、產業集群表、產業集群發展指數、產業集群元研究和區域產業集群分析等一係列方法,並在世界範圍內宣傳與推廣產業集群理論,極大地推動了產業集群研究的深入與產業集群理論的普及。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產業集群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關注。美國經濟地理學家Scott認為世界經濟版圖就是一大批色彩斑斕、塊狀明顯的“經濟馬賽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 N IDO)從1993年開始關注產業集群,通過總結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產業集群發展的經驗,把產業集群與產業區結合起來,作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經合組織(O EC D)把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簡化的國家創新係統,高度重視集群對於創新的積極作用,在荷蘭、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瑞士等國積極推動產業集群創新體係建設;同時,O EC D又把產業集群作為發展中小企業、促進地方經濟與就業的重要途徑,積極在成員國與轉型經濟國家推廣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歐盟把產業集群作為企業政策、產業政策與地區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積極推動中東歐國家的產業集群發展。英國、加拿大、印度、新西蘭等許多國家出台了全國性的產業集群政策,美國的加利福尼亞、馬薩諸塞、北卡羅來納,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巴斯克等許多地方都出台了各種類型的集群政策、集群戰略與集群倡議,產業集群成為世界各地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選擇。2001年,經合組織(OECD)、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和法國經貿部、國土規劃與區域行動議會(DATAR)等組織在法國巴黎聯合召開產業集群世界會議,有4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官員、企業代表和學者出席會議,探討產業集群的公共政策,使更多的政府部門與企業領導意識到產業集群發展對於企業與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