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不僅是私生子,而且麵貌醜陋,言談舉止缺乏風度。為了補償這些缺陷,他力求從教育方麵來汲取力量,他拚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發奮讀書,盡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陷給予了全麵補償。最終,他擺脫了自卑,最終成為一代偉人。
心靈感悟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取決於他能否從自我設置的陷阱裏超越出來,而真正能夠給我們幸福的,隻有我們自己,即所謂“上帝隻幫助那些能夠自救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金礦,它需要你去辛勤地挖掘。
壓力愈大,走得越遠
某生物研究所曾經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當南瓜逐漸地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產生的壓力有多大。他們估計南瓜最多能夠承受大約500磅的壓力。
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實驗到第二個月時,這個南瓜承受了1000磅的壓力;當它承受到2000磅的壓力時,研究人員必須對鐵圈加固,以免南瓜將鐵圈撐開。
當這個新穎的研究結束時,整個南瓜承受超過5000磅的壓力後瓜皮才產生破裂。
人們打開南瓜後,發現它已經無法再食用,因為它裏麵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試圖想要突破包圍它的鐵圈。為了吸收充分的養分,以便於突破限製它成長的鐵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過2.4萬米,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伸展,最後這個南瓜獨自控製了整個花園的土壤與資源。
當命運給你施加壓力時,你若堅持不懈,如同這南瓜一樣,充分調動內在的潛能,承受起巨大的重負,那麼你必將會成就非凡的人生。
一個農夫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捉到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散步、嬉鬧和休息,時間長了,它在雞的眼裏與自己的同伴幾乎沒有什麼不同。
它的羽翼漸漸豐滿,主人非常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廝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
最後,農夫把鷹帶到山崖頂上,一把把它扔了出去。鷹沿著懸崖急墜而下,恐懼讓它努力地撲棱著翅膀。終於,一聲長嘯,鷹振翅騰起,在廣闊的天空裏任意翱翔。
給自己一處懸崖,你就有可能展翅高飛。
西漢名將韓信曾在井陘關背水一戰,最後大獲全勝,他奉行的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變壓力為動力的策略。隻有置身險境,自身的潛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迸發出來,助你達到理想的頂峰。
生命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窪地裏,背負種種重壓,那就努力抖落它,掙脫束縛,向上向前!
心靈感悟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像這隻南瓜、這隻鷹,麵對壓力時,會激發出巨大的潛力。因此,接受磨煉,變壓力為動力,就是讓自己的人生有所作為,就是給自己一片蔚藍的天空。
完美人生,自我超越
一座深山裏有兩塊石頭,第一塊石頭對第二塊石頭說:“與其在這裏養尊處優,默默無聞,還不如到外麵世界去經曆一番艱險和坎坷,經曆一些磕磕碰碰。能夠見識一下旅途的風光,也就知足了。”
“不,何苦呢?”第二塊石頭說,“安坐高處,一覽眾山小,周圍花團錦簇,誰會那麼愚蠢地在享樂和磨難之間選擇後者。再說那路途的艱險磨難會讓我粉身碎骨的!”
於是,第一塊石頭隨山溪滾湧而下,雖然受盡了雨雪風霜和大自然的非難,但它依然執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塊石頭見它如此辛勞和困苦,譏諷地笑了,它獨自在高山上享受著安逸和幸福。許多年後,飽經風霜、曆盡滄桑、千錘百煉的第一塊石頭和它的家族,被有心人發現了,並收藏在博物館中。它們成了世間的珍品、石藝的奇葩,被千萬人讚美稱頌,享盡了人間的富貴榮華。第二塊石頭知道後,有些後悔當初,現在它想去投入到世間風塵的洗禮中,然後得到像第一塊石頭擁有的成功和高貴,可是一想到要經曆那麼多的坎坷和磨難,甚至瘡痍滿目、傷痕累累,還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便又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