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打不罵,用“媽媽式”溫柔消除不良行為(3)(1 / 3)

建議一: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進入兩三歲後,獨立意識增強,事事想自己動手。媽媽要抓住這個好機會,從穿衣、吃飯、洗漱開始,讓孩子學會自理。

孩子此階段有好奇心,有學的興趣,正好加以利用。媽媽若不放手,總為他包辦好,等到他五六歲時,就會隻請媽媽來幫忙,懶於自己動手了。

如果孩子已經五六歲了,穿衣、洗漱還拖拉,媽媽再急也別幫忙,要讓他自己來。這個過程是動作熟練的過程,必須經曆過,才能提升做事的速度。孩子在自理時拖拉,就從提升自理能力開始。

建議二:讓孩子和自己玩“時間遊戲”

孩子做事拖拉,就給自己來個“定時遊戲”吧。拖拉的人,心裏總認為時間太多,還有明天。孩子可以在做每件事前,先拿出小鬧鍾擺在桌上,給自己一個時間限定,定上鬧鈴。

“時間遊戲”就是自己約定一個時間完成某事,媽媽給予一定獎勵。孩子會拖拉的事情多而繁雜,媽媽都可以用“時間遊戲”幫孩子一一改正。

建議三:“一點一點做”,別著急,別放棄

有些事情乍一看,似乎無法實現,孩子便開始拖拉。麵對這種問題,媽媽要對孩子說:“一點一點做”,隻要孩子不心急,事情漸漸就會有雛形了。

周末到了,殷仁要負責家裏的大掃除,但他一直拖著,快到十點鍾了,還沒有開始。媽媽走過來說:“你一點一點做吧,別著急。”

殷仁選擇從廚房開始,他擺好物品,將窗戶、炊具台擦幹淨。他一樣一樣來,不到半小時,廚房就收拾好了。

看著幹淨的廚房,殷仁心裏很有成就感,幹勁更足了。結果不到兩個小時,就完成了家庭大掃除。

孩子在生活中麵臨一些“大事件”時,容易犯畏難情緒,遲遲不想動手。媽媽要教孩子“一點一點做”,也就是將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然後再逐一完成。

建議四:消除一切幹擾,集中注意力做事

孩子想快速完成任務,不拖拉,就要能集中注意力。例如,孩子想一個小時完成作業,就請關掉聊天工具、電視、電腦、音樂,在一個安靜、簡樸的地方靜心寫作業。任何細小的幹擾,都能夠影響注意力的集中。

孩子拖拉,都是由於行事途中,被各種幹擾因素影響了。孩子想改掉拖拉,在做一件事前,就要先排除各種幹擾項,讓自己專心做事。孩子總會受幹擾因素的誘惑,舍不得去排除,這對集中注意力是不利的。

允許孩子頂嘴,化解反抗再進行教育

君君6歲了,可是媽媽發現她越來越讓人感到頭疼。這天家裏來了客人,媽媽做飯時發現家裏的醋沒有了,就讓君君出去買。

當時君君正在屋裏看漫畫書,她對媽媽說:“自己的事自己做,沒看到我在忙嗎?”這讓媽媽覺得很沒麵子。

為了在客人麵前顯示出大人的尊嚴,媽媽再次讓君君出去買。這次,君君還是和媽媽頂嘴,並且還大哭大鬧的,媽媽一氣之下動手打了她。

很多孩子都存在和媽媽頂嘴的現象,這讓媽媽感到很頭疼。孩子們說些和媽媽意願相悖的話,讓媽媽覺得孩子越來越不懂事,導致家庭氣氛特別緊張,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同時,頂嘴會讓孩子失去對媽媽的尊敬,不但會扼殺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還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得到了增強。他們嚐試著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外界事物、事件的看法,其中也包含情緒化的和非理性的語言。

最初孩子說話的時候,媽媽的心情是很興奮的。但也就在孩子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媽媽會發現孩子不再像以前那麼愛說話了。

如果媽媽不善於去發現孩子頂嘴的原因,而是一味地責備孩子。那樣會導致孩子和媽媽的關係越來越對立。

其實,孩子頂嘴是有原因的。隻要媽媽用心觀察和積極引導,就不會為孩子頂嘴而感到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