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首屆倫敦世博會,一個叫徐榮村的中國浙江青年帶著12包蠶絲遠渡重洋前往倫敦,獲得金銀大獎,從此中國蠶絲叩開世博會之門。百年世博一絲牽,時隔159年,2010年上海世博會,入駐世博會的“最浙江家庭”杭州汪家,一個叫汪鵬的年輕人,把自己百年老字號桑蠶絲被送上了世博會。在世博園內,浙江絲綢世家——杭州汪家將和徐榮春的圖片一起展出,向世界述說悠久的中國絲綢文化。
四世同堂見證杭州變遷
“吳奶奶,參加上海世博會您開心嗎”“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您家還作為浙江代表被選中‘入駐’世博館?”“……”2010年4月25日上海世博會試營業,杭州汪家90歲的“董事長”吳儒珍老人,成了世博會上許多新聞記者眼裏的“焦點”訪談人物。
“開心,很開心!”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不停地回答:“很榮光啊!碰上這麼百年難遇的好事!這輩子我真是活著了。”試營業那天,世博館人山人海,很多場館都要排隊、預約。但世博館對這位“特殊”客人,一路都是綠燈,工作人員還為老太太準備了方便休息的輪椅。當天,興致很高的吳奶奶,從早上八點半開始一直參觀到晚上閉館為止。
上海世博會,經過半年的征集、甄選,浙江一共有6戶“最浙江”家庭入住本次世博會浙江館。杭州汪家,一個在中山路老街世代居住的四世同堂的絲綢大家庭即是其中之一,其家庭成員中最年長的就是這位吳儒珍老太太了。
汪家入選理由是:“四世同堂見證杭州變遷”“百年絲綢世家敘述中國千年絲綢文化”。這個四世同堂家庭苦盡甘來,見證了杭州城近代的發展,體現出濃鬱的杭州氣息,可以說是浙江許多城市家庭的縮影。此外,汪家世代經營蠶絲家族產業,其創辦經營的吉祥坊已有百年曆史,養育了汪家幾代人。而汪家世代書香,又體現杭州文化氣息。
據汪家長孫汪鵬介紹,吳儒珍奶奶從出生起就一直住在杭州中山路。中山路,南宋時候就是“築九裏皇城,開十裏天街”的禦街,其間,由盛到衰到重興。汪家的曆史就和這條老街結下了不解之緣。入選世博會之前,汪家就被選為“杭州中山路公共藝術精品長廊雕塑《杭州四世同堂》”的原型人物。如今該雕塑作品坐落於西湖大道、中山中路口,以汪家四代主要家庭成員為原型雕塑的32個人物,栩栩如生,每天來和雕像合影的遊客絡繹不絕。說起來,普通市民真實家庭以雕塑展示,在杭州,在中國,汪家是第一回。汪鵬自豪地說:“我們這個和睦的四代絲綢家庭,不但見證了杭州城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近代的變遷。”
至今,汪家所有家庭仍住在中山路旁,作為曆史見證者,他們將繼續在這條最具杭州絲綢文化,民俗風情的老街上,印證歲月的滄桑,述說時代的變化……
重振祖業的絲綢家族
杭州自古就有“絲綢之府”之稱。距今四千多年的良渚出土絲織物就已揭示了杭州絲綢的曆史之久,舊時清河坊(也就是今日的河坊街一帶)鱗次櫛比的綢莊更見證了杭城絲綢經濟的繁榮。汪家經營的蠶絲被家族產業,由吉祥坊創始人汪淑貞女士於光緒24年,也就是1898年,創辦於當時商賈雲集之地清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