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由於大多數女子出嫁的距離都不算太遠。
通常情況下,女方家先設宴款待前來道賀的親友們。
待到大家酒足飯飽之後,男方迎親的隊伍就會馬不停蹄地趕來接上新娘子返回男方家中。
當年,在西川廣大的農村地區,多數地方尚未開通公路,人們出行基本上都是依靠步行。
正因如此,男方迎親之時往往需要眾人齊心協力地抬起裝滿新娘嫁妝的擔子,一路上還要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地前行。
如此這般,前往男方家中少說也得花費兩三個小時之久呢!
離的遠一些的,甚至要走四五個小時,這就需要女方家的宴席擺的更早了。
居士的記憶裏,甚至有淩晨四點多鍾去吃嫁女婚宴酒的。
再遠的話,就得提前把女方接到男方鎮上或者縣上了。
正月初六這天一大早,村裏的喇叭就開始喊了“陳樹生家打發(當地方言,嫁女)三姑娘,賓客們趕緊去吃飯了哈,去晚了就隻能吃洗碗水了……”
其實不用通知,村民們一大早就去了陳樹生家裏。
嫁女的事,大家都知道,人家是不會等客來了才開席的,因為一會兒男方就要來接新娘子了。
胡龍他們這些迎接新娘子的隊伍,在開席前也跟著張鑫他大爺到了陳家大門口。
張鑫大爺張得開,大姑張開鳳一左一右帶著張鑫進了陳家院門。
張得開口若蓮花的唱了起來:今日我代表張家,替我張家兒郎張鑫,來陳府迎親。
迎新娘來迎新娘,震天動地鞭炮響,男女老少都來看,說笑跳耀喜洋洋。
迎新娘來迎新娘,我看新娘好容裝,一步下車見富貴,二步下車是吉祥。
一步桃花開,二步李花開,三步蓮結子,四步引男來。
……
陳樹生和陳家幾個兄弟趕緊把張得開和張開鳳,以及張鑫和胡龍他們這些迎親的賓客請進了院子裏。
迎親的男方賓客到了,女方知客大喊一聲“放炮,下蒸籠,上菜了!”
一時間,院子外麵大田邊上,十幾掛鞭炮被陳家安排的年輕人點燃。
劈裏啪啦的鞭炮聲不絕於耳,煙霧頓時把大田和陳家新房子院子裏外都籠罩了起來。
院子裏幫廚的大爺大娘們,開始陸陸續續下蒸籠,豐盛的九大碗被擺上了桌。
等鞭炮的煙霧散盡後,菜也差不多上齊了。
每一桌輩分最高,或者麵積最大的人也沒繼續抻著,紛紛將筷子一杵,夾了一筷子菜,然後說道“開動!”
胡龍他們這些男方接新娘子的賓客,幾下吃完後,就被帶到了一旁,煙酒茶給安排上。
等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女方才讓男方去敲新娘子的門。
跟十多二十年後沒啥區別,女方閨房裏也有幾個伴娘,她們要紅包才肯給開門。
張鑫直接來了狠的,一把大紅包從門下塞進去了趁著屋裏的伴娘們驚訝的時候,就讓兄弟們一起使勁,一鼓作氣就把房門推開了。
新娘子閨房裏頓時一陣鶯鶯燕燕的尖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