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號完美型人格的人有什麼特征?他們會在進考場的一刹那還在背書;他們會非常在意別人的批評,並為此寢食難安;他們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追求完美。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曾經認識過這樣一個人。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這種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是什麼,如何解決他們所麵臨的人生困境,這都是我們了解一號的必備知識。
讀懂一號的身體語言
你是一號嗎?——一號典型的行為模式
他們是嚴厲苛刻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擁有嚴密的內在監督體係,他們不隻對自己苛刻,也對身邊的人吹毛求疵。你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人嗎?是的,他們就是追求完美的一號。
特點一:他們希望每件事都能做到最完美。
特點二:他們對錯誤非常敏感,發現錯誤一定要及時糾正,甚至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
特點三:他們害怕做決定,如果不是綜合了所有人的意見,他們絕不會盲目下結論。
特點四:他們非常固執,尤其是別人反駁做事原則的時候。
一號的特點非常鮮明,以至於你可以從人群裏一眼把他們找出來。一般來說,邋裏邋遢是絕對不會和他們扯上關係的,他們對服裝、飾物的搭配都有獨特的標準,以便留給別人完美的印象,在這方麵他們絕對是非常在乎的。
現實中有這樣一個一號人格的女孩子:她可以一眼找出別人外貌或服裝上的缺點和瑕疵。有一次她和朋友逛街,朋友看上一件衣服,剛要買就被她攔了下來。她指著一處說:“這衣服都髒了啊!”朋友順著她的眼光看過去,果然在衣領的旁邊看到一塊小得不能再小的汙漬。不要懷疑一號對瑕疵的敏感度,他們不說可不代表他們沒有看到。
除了這些特征,一號還有一個典型的肢體語言——皺眉。尤其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愛擔心的他們總是不自覺地替別人擔心,但並不表示出來。哪怕他們對現狀十分不滿,他們也隻會在心中說:“這是錯的!”“怎麼可以這樣子!”所以,從外表看上去,他們隻是表情嚴肅地坐在那邊而已。
一號對別人做的事總是很不放心,常常是在發表一通意見後,自己又返工。在大多數人的身邊,上了年紀的母親都是典型的一號人格,她們家裏的一切都很幹淨,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她們往往一麵收拾屋子,一麵還在嘮嘮叨叨埋怨個不停。
但一號也信奉“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行為他們是永遠不會做的。例如,不做任何準備就做出決定,對短信中的錯別字置之不理,花一個月的工資隻買了一個沒用的玩偶等,他們絕對不允許自己犯這種“低級錯誤”。
一號獨特的溝通方式
一個一號人格的女孩剛剛認識了一個非常不錯的男孩子。本來她還想和他有進一步的發展,但突然有一天,她發現男孩在公共場合大聲地打電話,這一行為讓女孩感覺非常不好。沒等和男孩的感情繼續升溫,女孩就主動斷了聯係,讓旁人都感到非常惋惜。
這些在別人眼裏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一號看來卻是不可原諒的,所以他們經常給旁人留下吹毛求疵的不良印象。他們甚至會在聽電台節目的時候,打電話糾正主持人的口誤;如果裝修房子完工後,發現樓梯位置不對,他們甚至想把整個房子全部返工。這在旁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
為什麼一號會對錯誤如此“趕盡殺絕”?這還要從一號性格產生的根源說起。一號性格的人,其“內心大廈”的基礎就在於:他們堅信任何事情隻有一種正確的解決辦法,沒有第二種可能性。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一位嚴格的“批評家”,隨時隨地在監督他們的行為。這個“批評家”如此的強大,以至於他們認為所有人的心裏都會有這樣一個監督體係存在。所以,當他們看到別人敷衍地完成一件工作,或者為了享樂而故意做出錯誤的決定時,他們會有受到欺騙的錯覺。
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一號也並不是在所有的時候都表現得那麼嚴厲。在人際交往中,他們也會表現出輕鬆活潑的一麵。當一號發現了一個非常正確的解決方式時,他們的身體會變得異常放鬆,這對飽受自責之苦的一號來說,絕對是異常幸福的時刻。在這個時候,他們不再壓抑自己生命的本能反應,甚至短暫地放下防衛,放下對人對事的偏見,開始聽取別人的意見,變得異常寬容。尤其是看到別人承認了錯誤,即使這個錯誤依然存在,一號也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時的他們會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去幫助這些“陷入困境”中的人。
如果你是這樣一個折磨自己、又折磨別人的一號。你可以試著告訴自己:在別人眼中,並沒有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的事情存在。他們已經根據自己的理解,為此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這樣想,也許會暫時安撫你內心的挑剔,讓你變得更受歡迎一些。
避開憤怒的一號
有的時候,並不是因為別人的錯誤,才讓一號大發雷霆。事實上,他們大部分時候是在生自己的氣。因為前麵提到的“內心批評家”的存在,他們總是習慣於壓抑自己內心的真正需要。比如,有這樣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她正在準備考研,為了督促自己忍受暫時的辛苦,她會放棄一切享樂活動,告訴自己:“等考上研,這些事情做起來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但等她真的考上了,她卻忘了這些獎勵,又忙著去準備以後的職業考試了。
而這樣一直壓抑內心的需要,會讓他們產生強大的內心壓力,致使他們必須用別的渠道把這些不良情緒釋放出去。所以,他們有時候會表現出一種“沒事找事”的狀態,甚至一點小事也會引來他們的勃然大怒,與他們平時溫文爾雅的形象截然相反。
但往往他們自己並不會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也不會在生氣時,直接地吼叫:“我很生氣!”盡管他們的種種表現,在外人看來已經充分暴露了他們的憤怒,但他們自己卻並沒有這麼想。
有一位一號人格的媽媽自述說:“從早到晚,每一件事都讓我生氣。用過的碗他們永遠不知道清理,這就是蟑螂常年存在的原因。他們怎麼就不知道理解我的辛苦呢?天啊,麵包屑竟然撒到了沙發上,家裏永遠有幹不完的活,我這麼辛苦,他們竟然還會討厭我。我已經努力地忍著不說了,他們為什麼還對我要求如此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