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成功的家庭教育——源於真愛(4)(1 / 3)

高三學生畢業了,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拿到了高中畢業證,但唯有某個同學沒有拿到。那家長此時看孩子沒大學可上了,那就另辟蹊徑。去當兵成為家長為孩子首選的人生道路,但沒有高中畢業證,現在當兵卻又成了問題。這可是最低要求了,連這服務的最低要求都滿足不了客戶,學校實在令其家長為之憤怒,其母親就跑到學校大鬧起來。在辦公室裏指著鼻子質問我們的老師:“我們交那麼多錢幹什麼?到頭來,我的孩子連個高中畢業證都沒拿到,你們學校幹什麼吃的了!要錢時積極,可教學效果讓我們家長卻心寒!”這話實在讓我們的老師難以回應。她說的話句句在理呀!學生沒拿到畢業證=學校教學水平差。可是那麼多拿到畢業證的學生又翻過來證明了:拿到畢業證=學校教學水平高。這就是很大的矛盾了。我們要反過來問問這位法律意識顯著的家長大人,家長會,三年裏您來過幾次?學校組織的家長座談學習會,您又記得曾經到位過幾次?孩子在家裏的情況,您與老師溝通了幾回?更確切地問,您對您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又了解多少呢!當然,我們也能理解麵對孩子的學習和行為表現不樂觀的狀況,也讓你很為難,很沒麵子。但隻是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再難也要做啊。

多少次“我現在沒空”擋回了老師對於家長的邀請;多少次電話沒人接聽又無人回複,從而您也失去了及時獲悉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呢!多少次您說,“孩子能呆在學校,不接觸社會壞風氣,我就心滿意足了!”讓我們的老師有口難言啊!

還有一件事情是,我的一個同事某天在宿舍裏給我們談論他們班的一個當銀行行長的學生家長。“這位家長很有意思,我打電話,他不到周末他就不接,不到學期末不接。孩子送到學校,就成了學校的事情了,他就可以不聞不問了。”即使接了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是“老師,我們作為父母,工作很忙,也很辛苦,孩子送到你們學校了,我們也花了不少錢。再說了,我們在教育上總沒有你們做老師的有方法,還是您看著辦吧!”真是讓人無以應對的語言。“句句在理”和“理論聯係實際地說服力”也能顯示出作為銀行行長的語言水平也是句句是真理,句句都能說到痛處,很具邏輯性。實在讓我們作為教師的都難以用如此精辟的語言表達“內心感受”。

因為我有她班的課,自然也會對這個學生比較熟悉。我上課時,他就一直沒抬過頭,上課就昏昏欲睡,到下課時方醒過來,精神抖擻的時間就是課間10分鍾。我的講課讓他進入夢鄉如此之快,我“高超”的“催眠術”直讓我自己為自己讚歎。但後來我發現不是我技術高超,而是他的入睡技術已經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能達到興奮與抑製的短時完美交替,一般人或許還真正做不到。

大概是家長認為老師與家長聯係隻不過是抱怨與指責父母來著,為了不讓自己難堪,索性就不接電話。還有的一種可能是,自己接到關於孩子做錯事情的電話時,自己特別沒麵子,如果遇到一些不講情麵的老師訓斥的話,會讓自己連個台階都處下。這些情緒的產生自然也在所難免,特別對於一些事業有成、社會地位很高的家長而言更是難以麵對。如果我們再有這樣的思想,認為拿錢不就是為了節省自己的管理時間,為了讓孩子得到好的管理的,如果我們還為孩子的管理發愁,那還不如把他放在家裏,自己管好了。何必還給你們錢!這樣的思想會讓教育對於孩子而言更加難以開展,教育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兒。

還聽這位班主任說,她班裏另外一個學生家長最不喜歡學校過周末與放假了。孩子父母甚至認為孩子隻要能一直在學校就好。他們最為害怕的就是孩子高中畢業沒地方去,又不知道哪個學校繼續“收容”這孩子。一些職業學校自然沒有正規高中讓他們放心!看來,有的家長恨不得孩子能讀一輩子高中!

在學校裏,有學校管理至少孩子不會很快被社會汙染,至少讓父母眼不見心不煩,或者還能讓家裏得到即便是短時的安寧。這裏麵確實有家長麵對孩子的管理上的無奈、難言、苦衷、悲哀……但也更為真實地說明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與管理上已經無能為力了。有的刻薄點說,這家長已經是孩子教育上的失敗者了。現在交錢給學校就是讓其承擔起承擔不起的責任,拿錢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孩子受教育,而是為了讓自己擺脫責任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看來還是有人每天都在向往著,並努力落實著!

我們應該清楚這樣的道理,任何一個家長都有對未成年人的撫養義務與監護權,任何學校隻是教育與管理的實施場所,而不是暫時關押孩子的監獄。

我們知道,沒有一個家長麵的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不痛苦的;沒有一個家長麵對孩子的一塌糊塗不心痛的;沒有一個家長麵對老師對孩子的批評而自己能心情舒暢的……但是沒有一個家長不該承擔對子女教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