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以新人類的獨特被人們討論的新鮮勁還沒有散去,90後的少男少女們又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那些自以為健談的人們每每談論到他們時,本該清澈的眼神裏卻充斥憂鬱與不屑,言語間總是飽含著指責與抱怨。相遇時,這些自以為健談的人們鄙夷的眼神似乎讓他們的日子少了光彩。隨之而來是“網絡一族”、“宅男宅女”、“草莓一族”、“垮掉的一代”等頭銜如枷鎖般被硬生生地扣在他們的頭上。有了這些,漸漸的“叛逆”、“另類”、“自私”、“唯我”,“脆弱”等名詞接踵而來,也很快被冠以80、90後的專利。然而,汶川大地震現場出現了眾多年輕的奔忙,奧運會舞台上也閃耀著年輕的舞姿,60年祖國的慶典上也閃亮著年輕的豪邁……事實告訴我們,80後、90後的人是有理想,也是懂得追求的時代驕子。80後已經逐漸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努力、付出漸漸地被社會所認可的同時,也在不同的領域創造了一片屬於80後的天空。90後的孩子也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成長,這當中也不乏有相當優秀的人出現。
也許是時代造英雄,每個人都帶著不同時代的特色背景,這就是共性,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對於80後、90後的人進行過多的高談闊論與評頭論足。然而,失敗者有之,痛苦著有之,也都幾乎無一不帶有家庭“色彩”。
作為一個多年工作在一線的心理輔導教師,麵對一些活在無助、痛苦折磨中的學生,我實在無法再無奈、麻木、木然中繼續我的工作了。因為我承受不了學生們的痛苦,我要告訴大家,所有的人都希望有一個和諧的家庭,需要得到真正的愛!
本書以現實中學生案例及我個人的成長曆程為證,我們的現實確實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家庭及家庭教育問題,提醒我們為人父母的人,要在教育子女的路途上,多做正確的事。
本書以靈活多變的風格,讓我們的情緒不斷地有著此起彼伏的蕩漾之感,而不至於讀來疲憊不堪;本書以風趣幽默的語言為載體,讓我們在嬉笑中得到啟發,得到思考。書本的幽默、風趣之處的嬉笑卻透露著有點“刺骨”的道理,對於每位家長也算是送了一個“糖衣炮彈”,願最終能達到“苦口良藥”的“療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