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晴。
午休,大會。
青台機械三廠六百名在職員工,猶如石像一般。
職工們沉寂無聲,接受著餘鐵成剛剛宣布的,三廠要改製的消息。
國有,私有。
四個字沒甚重量,卻又重若千鈞,壓在六百名職工的心上。
職工們先前並未聽聞半點改製風聲,此刻的他們像是被大錘擊中,施展了定身法術一般。
“咚!”
一粒水滴落入沸油當中,原本看似平靜的沸油炸裂。
討論,爭吵!
六百名職工六百張嘴,無序的爭吵比集市時的市場還熱鬧。
餘鐵成站在高台上,沒有說話,低下頭靜靜地審視著每一名職工的麵龐。
從童局長辦公室出來後的第五天,餘鐵成又一次拜訪了金局長,同意了青台三廠改製的提議。
與之相對應的條件是鋼筋水泥,以及一支建築隊,還有在職員工可以在改製完成前,自願提出轉廠要求的時候,一廠二廠四廠這些兄弟廠不要阻攔,能接收最好接收。
最後一點,就是需要工業局,乃至市政府協調,幫助青台三廠請專家和研究人員。
童局長沒有全盤接受這些要求,表示都可以考慮,詢問了餘鐵成三廠改製後打算叫什麼。
餘鐵成回答,“山齊省華夏有限責任公司。”
“經營範圍呢?”
“進出口、工藝美術品、日用品、電子產品。”
“小餘,你不要有壓力,你的組織關係和職務,局裏先給你保留著。三廠是個試點,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摸出一條路,那最好了。如果沉了,企業沒搞下去,也別擔心。到時候還能回來,讓你去別的廠當廠長。”
餘鐵成回味著童局長的講話,知道他這是在給自己吃定心丸,哪怕是最壞的情況自己也有保底。
自己沒幹好還能回來,眼前這些工人呢,坑的不還是他們?
餘鐵成朝著喇叭喊道,“同誌們,安靜下。我知道改製這件事太突然了,我和童局長溝通了。大家如果不想跟著我,可以想把法往兄弟廠調,隻要他們收,我這邊絕不攔著。
咱們廠這次國改私,是響應國家好找,咱們廠是試點,如果效果好,就全國推行。如果效果不理想,中央再討論。”
“能走?我想去一廠是不是能調過去?”一名四十餘歲的工人說道。
“二狗,你就算了,你那麼懶,哪願意要你。”另一名工人說道。
“廠長不是說咱們廠是改製的試點麼?我覺得應該響應國家號召,國家是不會坑我們的。”
“對!響應國家號召!”
“響應國家號召!”
……
“響應國家號召!”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勞動人民依然相信國家。
最開始一個人喊口號,然後兩個人,四個人……
幾聲後,全場數百名職工的聲音,響徹雲霄。
最後,提交轉廠申請的員工一共有一百餘名,剩下的四百多人,紛紛表示堅定的表示了,支持黨-中央,響應國家號召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