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在遊戲產業擴張到現在如此大份額的時候,對於電子遊戲的攻擊,似乎一夜之間就完全消失了。
似乎,那些原本的黑子,都已經消失不見了。
其實,作為圈內人,林彥知道是怎麼回事的。大部分黑子,如果是自願黑,那完全是沒事找事。
其實,他們當中的大部分,都不是自願黑的,他們一般都是拿錢發帖。再不就是自身利益和黑遊戲相關的。
例如,孩子總是沉迷遊戲,不愛和家長說話,家長該怎麼辦呢。
有知識有文化的家長,可能會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然後,搞清楚遊戲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到底是哪吸引了孩子。
而另外一些,可能是由於自身的知識水平比較低,他們就比較容易被忽悠。比較容易相信一些張牙舞爪的偽權威的話。
因此,家長們正在為孩子沉迷於遊戲而苦惱,而有些人正好就在說,沉迷於遊戲是一種疾病,我能治愈這種疾病。
於是,家長麼就找上了他們,他們有了利益,就要更用心的來黑電子遊戲了。
他們為了讓自己賺更多的錢,於是,就動用已經賺到的錢,讓自己的言論,能夠傳播到更多的人的耳朵裏,這樣,就能有更多的人,讓他們賺錢。
至於,電子遊戲是不是真的有害,他們是一點都不在意的。因為,他們在意的隻是錢,隻是生意。
甚至,他們對於遊戲的了解都少之又少,大概就和普通家長處於一個水平。
當然了,這對於他們也是有利的,他們說的淺薄道理,由於正好和普通的家長的認知類似。因此,不用仔細琢磨打磨,就能獲得家長們的讚同。這樣生意不就更好做了。
“一入院
進入網戒中心,家長首先會簽定一個合同,主要內容一個是保證“相對足療程”就是不滿四個月不能出院(現在應該是5個月了)一個是要求家長的絕對配合,服從一切規定。另外還有一個是要求所有入院人員的影象資料都可以由網戒中心隨意使用。簽合同的雙方是家長和家委會,注意,不是醫院,而是家委會。家委是由楊醫生在入院病人家長中組織的一個團體,最高是家委主任,經常性的更換。簽名了以後,孩子就成為盟友了,也就是某市四院精神科的病人。
現在住院的盟友是沒有機會和揚永信進行交談的。由於大多數的盟友是被騙或者被強製送來的,不願意呆在網戒中心。針對這種情況,網戒中心在入院的老盟友中挑選出一部分人稱為“接待”,由他們出麵用強製性的手段把新來的盟友送進13號室進行醒腦治療,也就是電休克治療,迫使新盟友留下來,一般新來的盟友要進行20分鍾左右的治療,很多人隻一下就受不了了,表示願意留下來,但是求饒基本沒效果,醫生還是會給你做下去。家長大多數是被告知盟友是腦子有問題,必須經過治療才能清醒,因此都不會幹涉治療。治療的痛苦程度無法用語言描述,沒做過治療的人永遠無法體會治療的意義,那種痛苦不存在任何普通人的記憶裏。經過治療以後,盟友們會被迫表示願意留下來。治療是所有盟友必須經曆的。有個大學生,自願去了那裏看病,但是由於沒有見到醫生,也沒經過診斷拒絕打點滴,結果被送進13號室。另外還有一個,一直很老實,但是沒多久就被送進去“體驗”。
二紀律
留下來以後要遵守所有製度,盟友違反規定要加圈,每5個圈進行一次治療,家長違反規定也要加圈,每個圈10塊錢。在那裏每個月是6000元的費用,吃飯要家長去外麵的飯店買,另外每月家長必須要捐款200元。
留下以後在前5天,所有行動都必須有人陪同,防止逃跑,5天後才可以單獨做事。但是僅限於病房附近,去不同的樓層也要多人陪同。
在網戒中心上午6點起床,非睡覺時間不準躺或者半躺,否則稱為賴床,要加圈,上課不準打瞌睡,要加圈。坐不好要加圈,說髒話加圈(連哇噻都是髒話),二郎腿加圈,被子不齊加圈,名目非常繁多,曾經有人因為“潔癖”被加過圈。說話也是有限製,不準談論消極內容,涉及網絡,愛情等多個方麵都是消極的,談論過去的時候必須要表現得很痛心。還有盟友之間不能兩個人單獨相處,不能多人聚集在一起,不能翻看班委的工作本,不能接近大門,不能觸摸手機,U盤,不能和父母鬧情緒,不能想家,不準哭,不準太興奮,不準談論治療等。輕的加圈,重的直接送13號室進行治療。我所說的行為基本就是要直接進13號室的,規矩實在太多,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