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這個樣子(2 / 3)

打了孔的紙帶,實際上是十分麻煩的。

直到後來出現了可以反複擦寫讀取的內存,以及更專業的機器,內置一台紅白機的機器出現,才讓這一切變得更加的舒適。

當年的日本人,或許技術不如美國人。但是,他們卻有美國人沒有的優勢,就是有耐心。可以一行又一行的代碼往出磨,最後推出一款膾炙人口的遊戲。

當然了,當機器的性能已經足夠了之後,這種耐心其實已經不是那麼需要了。

畢竟,越後來的遊戲,對於代碼的精簡要求越低,而對於場麵的要求越來越來。

不必進行精簡,是因為機器的性能足夠,機器隻要能運行就行。而場麵越來越來,則是玩家麵對接連不斷的電子遊戲的刺激,自主選擇的一種情緒。

畢竟,玩過了縱版卷軸的《鐵板陣》就不會再滿足於隻有一個屏幕的《太空侵略者》。

見慣了波瀾壯闊的三維遊戲畫麵,再玩二維大作,總會有一種這是小遊戲的感覺。

而對於遊戲機的優化,更多的是靠在開發中的一點點經驗。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幾代主機,在主機生命初期的遊戲,和生命後期的遊戲,根本就不像是一個機器上的。

不過,這種顯著的差別,到了最新一代主機上,卻基本消失了。基本上,遊戲機最開始的畫麵表現力,就已經是極限了。

因為,最新的主機,采用的是主流的個人電腦的架構。能夠被開發的潛能,早就在主機推出之前,就已經被開發殆盡了。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再讓畫質有很大的提升,是不現實的。

之所以相對於個人電腦來說,主機的畫麵還能有所長處。主要還是因為主機的硬件規格是一樣的,能夠進行專門的優化。

不像是個人電腦,恨不得一千台電腦一千台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是說不能針對每一台電腦,進行一個專門的硬件優化,但是這樣做的話,得不償失,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就像是以前說過的,小語種版本的遊戲,幾乎一定比大語種的貴。

所以,最後隻能進行妥協,讓遊戲去適應在硬件之前的那一層驅動上,再由驅動對硬件進行協調和調動。

相比於主機直接調動底層的硬件,這種做法,就像是一位男性和一名女性在進行不可描述的事件的時候,在不可描述的補位上,帶了一個不可描述的東西。

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智能手機係統,水果粉總能夠嘲笑機器人粉,泥萌的那個係統,就是一個虛擬機。

同樣的配置,水果的手機,性能一定會搶過機器人手機,而機器人的手機,隻能夠堆硬件,來達到一個相對較好的體驗。

但是,堆硬件造成的後果,一定就是手機的成本高企。而機器人的手機並不能像是水果那樣,由手機廠商自己,構建出一個完善的生態鏈。

所以,雖然說是堆硬件,但事實上,手機的整體性能,並不見得比水果高。這就造成了用戶體驗上的差異。

好在機器人係統的用戶像是汪洋大海一樣,讓係統廠商,有足夠的時間,去優化這個係統,最後,讓這個手機操作係統,變得越來越平滑,越來越好用。

當然了,還會有許多人,用老眼光來看這個係統。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林彥現在推行的千葉遊戲手機操作係統,以及千葉遊戲主機操作係統。其實,就很類似於水果的那套操作係統。硬件和軟件都是自己的,這樣可以比較輕鬆的進行協調,最後,製作出的產品,也比別的廠商,那種分散的模式拚裝出來的成品要好用。

不過,換句話來說,這樣做,做一個封閉的帝國,實際上,並不符合互聯網思維。畢竟,互聯網思維,或者說極客思維,講究的就是一個開放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