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也有人指責,千葉遊戲簡直就是一隻蠢驢,連怎麼賺錢都不知道,製作一個那種衍生遊戲,豈不是財源滾滾來了。
蔣一冰以及她的小組,其實真正實際操作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很多。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閱讀資料,各種各樣的論文,各種各樣的文獻。
甚至,各種布料的實物。這些都基本上做好了之後,他們才開始正式的遊戲。
雖然對於林彥來說,並不是很專業對口,但是對於林彥來說,卻也能夠很快的上手。畢竟,林彥現在已經是吃過見過的了。
說是,電子遊戲行業的活化石,都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林彥自己製作遊戲的曆史,就是電子遊戲行業的曆史。
當然了,在二十世紀中葉,就在美國出現的電子遊戲原型機是算不上的。畢竟,那不是一個商業遊戲的產物。隻是一些尖端科研人員,為了說服別人,進行了一些小手段罷了。
整個項目,大概一共花了一個多月就做完了。最後,做成的是一個現成的材質包。集成在了千葉遊戲內部的工作包裏。
並且,沒有立即向合作的公司進行更新。這也是千葉遊戲的一貫做法。畢竟,最先進的技術,一定要自己用過,並且推出了麵向市場的產品後。才會向合作的廠商,按照一定的層級開始層層分發。
不然的話,很容易出問題,比如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千葉遊戲就是因為推送的新的技術。
別的廠商,趕在了千葉遊戲推出的遊戲之前,采用了這個技術。最後,愣是有許多該遊戲的粉絲,稱千葉遊戲就是一個小偷,一個強盜,他們喜歡的公司,迫於壓力,才最後貢獻出了,他們喜歡的那個技術。
當然了,在千葉遊戲陣營裏麵,事實上是有技術共享這件事情的。然而,技術共享並不是免費的。就算是千葉遊戲想要使用,也不是說免費就能用的。
說千葉遊戲偷了哪家廠商的技術,或者說,千葉遊戲以勢壓人,迫使誰交出了某種技術,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不是說,千葉遊戲沒有那樣的能力。而是不想這麼做。因為,千葉遊戲清楚的明白,雖然這些廠商,會因為千葉遊戲的實力,暫時屈服,但是隻要千葉遊戲略顯頹勢。或者是某家廠商,想要弄些什麼。他們就會迅速的叛逃過去。
林彥記憶當中,就用這樣的例子。
當初鎖泥憑借著各種對出廠商的優惠政策,從任地獄那裏搶了許多遊戲公司過來。這些遊戲公司促使了鎖泥主機的崛起,然而,主機的崛起,也讓鎖泥膨脹了。
鎖泥做了這樣一個事情,他們在新主機推出的時候。使用了許多奇奇怪怪的技術,並且,對於遊戲廠商的優惠一律取消,並且製定了許多苛刻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日本廠商,一律跑向了當時鎖泥的對頭,微硬的凶盒主機那邊。
鎖泥沒有辦法,最後隻有找美國的遊戲工作室,收購他們,讓他們成為鎖泥的第二方,為鎖泥製作遊戲。
如果是不了這電子遊戲行業的人,看到兩者的遊戲陣容,以及推出這些遊戲的公司。會產生一種錯覺。
就是微硬的凶盒,似乎看上去才是日本的主機,而鎖泥的皮埃斯,看起來,就像是美國的主機一樣。
當然了,有優勢就會作死的這件事,不單單發生在鎖泥的身上。在它之前稱霸遊戲業界的任地獄就做過這樣的事情。不然,任地獄被鎖泥取代。
而鎖泥作死之後,乘勢而上的就是微硬了。當然,處於優勢的微硬,也已經覺得已經贏了。
所以,他們的下一代主機,就開始繼續做死了。不光是性能差,整個機器的大小也很大,並且,在那麼大的情況下,電源還不能做到內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