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基礎(2 / 3)

如果按真格來說,事情已經漸漸脫離了藤原涼介和木村雅樹兩個人的掌控了。他們沒有料到這款遊戲會這樣熱銷,會成為這樣一個現象級產品。

要知道,現在《我的世界》遊戲裏,那個綠色的,會爆炸的怪物,幾乎已經成了吉祥物了。

他們官方製作的一批苦力怕四四方方的抱枕,基本上剛上架就賣完了。

甚至,他們兩個人,不得不找更多的代工廠製作周邊玩具。

當然了,其實周邊玩具的所有權在千葉遊戲手裏。要知道,除了遊戲本體,遊戲公司的另外一大財源,就是售賣這些周邊玩具了。

像是千代公司,遊戲和動畫,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都是一種宣傳自家產品的手段而已。他們的主業,不還是賣模型。

憑借著千葉遊戲的成熟分銷渠道,很快《我的世界》的周邊,就鋪滿了全世界各個與千葉遊戲有關的商店。

雖然說有版權加持,但是價格並不是很貴,但跟那些山寨品比起來,也說不上便宜。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數據統計,千葉遊戲很清楚的知道,周邊產品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定價利潤最高。

例如那種小眾核心向的遊戲,不光是遊戲本體賣的貴,就連周邊也賣的貴。這是因為,這樣的遊戲受眾少,但是,隻要是受眾,基本上都是忠誠的粉絲。不說讓他們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但是讓他們花“一點點”錢,來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是很容易的。

而那些大眾一些的遊戲,一般定價就比較便宜了,畢竟,雖然受眾廣,但是忠誠度低。

因此,《我的世界》的玩偶,以及各種商業合作,都是以一種比較低廉的價格,進行相關銷售和授權的。

正是因為這種低廉,所以,很短一段時間,幾乎全世界都充滿了和《我的世界》相關的東西。

這其實對於《我的世界》自身也是有益的,基本上,算是雙贏的合作。

《我的世界》銷量更多了。而藤原涼介和木村雅樹的工作室,也沒有新遊戲的開發任務,他們就是負責後期更新維護《我的世界》了。

其實《我的世界》這款遊戲的深度並不深,如果按照傳統的遊戲目光來看,這款遊戲的生命周期不會長。

但是,因為他可以讓玩家隨心所欲的創造自己想創造的東西,生命周期,其實是超過所有人的預期的。

而這一切,並沒有出乎林彥的意料。他雖然看上去不太關注《我的世界》,但是,他籌劃的事情,卻幾乎都是以《我的世界》為藍本的。

這個世界的幾乎發展到底有多塊,這是不受人主觀意誌所轉移的。

林彥內心裏,有一款他想要製作的終極遊戲,他把它叫做《蓬萊》。沒錯,就是蓬萊仙島的名字。

這款遊戲是這樣的,一款跨越了虛擬和現實的遊戲。玩家們可以在這款遊戲裏生活,現實世界對於他們來說,反而不重要了。

這個遊戲會分為一顆又一顆星球,每一顆星球,其實就是一個主題樂園。比如說,有科幻星球,裏頭都是後現代風格的建築,有著各種各樣的東西。

一名玩家可以選擇像是傳統冒險遊戲裏一樣,當一個冒險者,或者,就像是過日子一樣,在這個遊戲裏普普通通的過日子,在遊戲裏賺的錢,可以在遊戲裏消費,也可以在現實世界裏消費。

林彥甚至設想,或許,有一天,《蓬萊》裏麵也會有教育星,也就是說,這顆星球就是專門從事教育的。

林彥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其實現實世界的教育資源分配,其實是非常不均勻的。

好的老師就那麼點,而需要教育的學生就那麼多。而在《蓬萊》裏授課,實際上和網絡課程有點像,是一個一對多,遠比一個課堂上,一個老師對幾十名學生要多得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