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機器代替人(2 / 3)

事實上,林彥隻管一個第五開發部,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管不了太多的人。

要是有人管理能力逆天,那直接就分派任務到每個人手中,扁平化管理了。那還要組長,這個長那個長幹什麼。

因為《太空侵略者》原始簡單,所以需要的人少,後來的遊戲越來越難,所以需要的人越來越多。分工也越來越明確,這個過程就像是人類的發展史一樣。

事實上,有些千葉遊戲的員工,對於機器人的使用,顯得憂心忡忡。因為,他們沒有別的技能,也就是在流水線上做作工。

如果,流水線全用機器人了。機器人不用休息,疲勞的也慢,更不用吃飯,一天二十四小時可以連續開工。這樣一比,他們不得全失業。

事實上,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這些人確實應該下崗。

但是,怎奈何這些人都是千葉遊戲的正式員工,都是終生雇傭製的受益者。也不能讓他們進小黑屋裏,逼他們自己辭職吧。

所以,他們也會轉職,從一線的生產者,變成維護一線機器人的檢修工人。

當然了,從小方麵來說,肯定會有人因此下崗失業的。但是,從大方麵來說,一定不會全下崗失業的。

想一想當初砸紡織機的英國工人,最後不也是各有了個的工作。

原本計算機剛開始普及時候的口號,是一天能完成一個月的工作,剩下的二十九天全休息。

然而,隨著生產力的提升,哪有什麼二十九天的休息,反而越忙碌了。

科技的發展,最本質上來說,就是能養活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吃飽飯。

所以,林彥認為不必警惕產業升級的。不再一線工作了,可以去修機器。機器都有機器自動維護了,可以去維護自動維護機器的機器麼。

等到物質如果真的極大豐富了,那不就是人類盼望的終極社會了麼。

當然了,有些人是不會讓這一天到來的。因為,所有人都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住房也有保障了,他們就不能賺到錢了。

爭取工人的理解,再三的保證,機器人還是進入了千葉遊戲直屬工廠的生產線。這隻是一個不到五百人的小工廠,平時也多是以實驗新的生產線,新的工藝為主。所以,工作還是比較好做的。

剛開始機械臂的工作效率其實不高,不過經過了幾周的數據收集和調整,整體效率開始大幅提高。

盡管別的地方仍然用人力,但是已經相對於原先,提高了五倍的生產效率。

接下來就是從特殊到一般,把這些機器推廣到與千葉遊戲有關的工廠了,比如說第一個就是鈦光科技。

動畫電影的製作,在這個過程中也在同步進行。

千葉遊戲製作電影的思路很簡單,就是合家歡的電影,或許會有悲劇,但那不過是整個戲劇結構中的一環,最後肯定以喜劇收場。

雖然說悲劇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不想趕走觀眾的話,最好還是以大團圓的結局收尾。

《玩具總動員》的大概發展脈絡,大概就是玩具們的冒險之旅。原本一個小男孩的玩具們,是以胡迪長官這個西部牛仔為首,他是一個傳統的布偶玩具,穿著牛仔褲,戴著牛仔帽,左胸前有一個金色閃閃發亮的徽章。

不過,當一個高科技玩具,一個看著像是宇航員模樣的巴斯光年來了,一切都不一樣了。

原本是胡迪最受小男孩的喜歡,而巴斯光年來了後,他就被冷落遺忘了,每天小男孩都和巴斯光年玩。

於是,胡迪便吃醋了,決定趕走巴斯光年。動用了各種手段,巴斯光年確實被帶進了垃圾口袋,被扔出去了。

但是這個時候胡迪剛剛高興沒多久,就開始後悔了,這種為了自己,而害死一個玩具的行為到底對不對。

他開始反思。然後,開始了救贖之路。

所有的玩具們,也都支持胡迪的行動。於是,就開始追回巴斯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