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海外發售(2 / 3)

千葉遊戲的規模一直不大,一直維持在四千人左右。當然,圍繞著千葉遊戲帝國的從業人員,最少有四十萬。

從遊戲開發製作,到硬件製作,再到銷售。整個鏈條上,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

就像大多數行業,都有一個公認的祖師爺,或者說是創始人,林彥也被很多人認為是電子遊戲的創始人。

當然,經過仔細的考證後會知道,在林彥製作《太空侵略者》之前,美國已經有人製作過電子遊戲機了。

不過,或是沒有量產商業化,或是商業化失敗,並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所以,林彥才這麼有名。

最關鍵的是,他還能在這個電子遊戲日新月異的年代,保持著他領頭羊的身份。

這讓人感覺到很驚訝。許多人或許製作的遊戲很厲害,玩家很喜歡。但就隻會做那一個類型,別的類型雖說也能製作,做出來的也不差,但是,卻總有人覺得不是那麼完美。

不是叫好不叫座,光有個口碑,就是不叫好也不叫座。

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許多遊戲製作人,往往是十年如一日的製作著自己出名的遊戲類型,或者是遊戲係列,他們想做別的遊戲類型或者是係列,公司也不答應。

畢竟,風險太高了,公司是要賺錢的,不是善堂,要是開發遊戲,把整個公司搞垮了怎麼辦。

林彥在記憶中,還真有這樣的例子,那就是鈴木裕主導開發的《莎木》,它是一款類似於沙盒遊戲的自由度頗高的遊戲。整個世嘉公司傾盡全力協助他製作,這款遊戲失敗了,結果就是世嘉差點被兼並收購。

最後社長那自己錢的解決了這個危機,才避免世嘉破產。不過,就算是這樣,世嘉也傷筋動骨。

從原本的軟硬件平台上,變成了後來隻做遊戲的遊戲商。

不過,雖然很痛苦,世嘉的人才卻沒有流失太多,所以,後來才會有類似於初音係列的佳作出現。

不過,由於整個日本遊戲業界的衰落,世嘉也沒有太高的建樹就是了。

林彥又和傅瓚聊了聊,和他聊了一會,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中國現在的電子遊戲市場,可以用暴利和觸目驚心來形容。

暴利到底有多暴利呢。基本上隻要有卡帶就不愁賣。觸目驚心的是,市麵上全部是粗製濫造的破解遊戲。

整個市場的樣子,有些像八三年以前的美國市場。繁榮但是卻無序。

不過,比美國市場好的就是,這裏的遊戲質量都不錯,沒有那種足以毀掉整個行業的大垃圾作品。

畢竟,這些遊戲,都是千葉遊戲把關,優中選優製作出的遊戲,遊戲質量有保障。

哪怕是這邊的遊戲,全部是各式各樣的閹割版,所有對話和過場動畫能取消的都取消,但是遊戲的素質卻有目共睹。

這算是中國早期遊戲市場的幸運和不幸。

後來,紅白機的時代過去了,由於並沒有仿製超級紅白機的能力,不能大規模推廣。所以,中國的家用遊戲主機,幾乎永遠的停留在了紅白機時代。

那是最輝煌的時代。

後來,就是個人電腦遊戲風行的年代了。

這回遊戲製作,就不是什麼日本的廠商,就是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公司了。確實有佳作沒錯,但是說來也是巧合。

恰恰出現了《血獅》這樣和《E.T.外星人》差不多的遊戲。

都是宣傳的時候名氣很大,整個遊戲都吹向了天,但是實際下來,整個遊戲卻太垃圾了,把整個行業都毀掉了。

美國那邊的遊戲市場是由日係的高素質遊戲重啟,而中國這邊的遊戲市場,則是通過杜絕盜版的網絡遊戲逆襲的。

這是兩條發展道路,沒有誰優誰劣。不過,由於中國市場太好賺錢了。所以,遊戲的質量也一直不是很高,刮錢的能力卻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