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會富裕起來的,生活、工作環境都會逐漸有較大改善。我們要從管理上要效益,從管理效益中改善待遇。我們不斷推行嚴格、科學、有效的管理,要逐步減少加班,使員工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利於思想上艱苦奮鬥。我們要對早期參加工作,消磨了健康的員工,有卓越貢獻而損害了健康的員工,對擔子過重而健康不佳的高中級幹部提供更好的療養條件,使他們恢複健康。百年樹人,不能因一時的幹旱,毀壞了我們寶貴的中堅力量。我們已走出了困境,我們有條件幫助曆史功臣,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勳。
——摘自《不要忘記英雄》
背景分析
隨手一翻華為領導的內部講話和宣傳材料,感覺字裏行間充滿著激情、鼓舞、號令和誘惑,任正非卓越的口才和煽情被公認為這種企業傳統的源泉。
在1997年華為市場部的迎新大會上,市場部老總揮動著雙手,無比激動地說:“市場營銷是華為的先鋒部隊。在沙漠裏,在高原上,在繁華的都市,在貧瘠的農村,等著我們的都是困難。我們的責任就是披荊斬棘,用生命、熱血去鋪築華為的發展之路。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狹路相逢勇者勝,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市場營銷是華為最具機會的部門,已經有2000人的隊伍。現在我們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讓我們去歐洲、進美洲、奮戰在非洲!當我們的生命點燃成熊熊大火時,華為已經遍及全球。我可以驕傲地說:‘我今生無怨無悔!’”一篇檄文,像戰前動員一般令台下的年輕人熱血沸騰,一批新員工就此毅然響應號召,去了當時最艱苦的邊遠市場。
拓展透析
理想與現實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認清兩者之間的關係對企業來說尤為重要。龍永圖認為尋找與環境的相容性是企業家實現理想和目標的基礎。企業家若空有理想而沒有對現實和環境的認識,那麼企業很可能還沒成形便已夭折。一個過於理想化的企業家,往往會令企業的成長道路布滿荊棘。
1987年,留學日本的何魯敏謝絕了日本方麵的高薪挽留,帶著9箱技術資料回到國內。何魯敏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員,當時的“海歸”非常稀少,他完全可以進入國家科技部門從事技術研發工作。但是他選擇了創業,“因為我念這麼多年的書,一個月隻掙62塊錢,還不如門口賣茶葉蛋的老太太”。這個創業理由相當稚氣,也預示了這個知識分子的創業道路將會有意料之中的曲折。
那時候,中國人均GDP才290美元。何魯敏卻把創業的目光瞄準了空氣加濕器。何魯敏帶著一腔熱血,頭也不回地跳進了這個非常冷門的領域。很快,對做生意過於理想化的何魯敏遭到了來自市場的當頭棒喝。創業之初,何魯敏相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企業中沒有比技術更有用、更值錢的東西了。後來他發現不完全是這樣的,技術先進,並不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先決條件。麵臨實際困難後,何魯敏才意識到市場經濟是複雜而冷酷無情的。
知識分子創業往往太理想化,何魯敏的創業一路磕磕碰碰,遇到各種倒黴事,好在何魯敏抗挫折力極強,一路堅持,終於大難不死,取得了成功。
每個企業家都需要經曆一些彎路才能慢慢長大成熟。但是如果何魯敏在創業之初將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得緊密一些,也許他所受的挫折不會那麼多。柳傳誌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後來人:“凡事需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大多數創業者都是理想主義者,這一點非常可貴,可惜理想主義者往往想法浪漫,覺得一切問題隻要按理想率性而為就會得到完美的解決,但現實會毫不留情地把他們教訓得頭破血流。何魯敏最大的優點就是,心懷理想主義的熱情,不拋棄、不放棄,在理想的世界中接受現實的洗禮,最終得到了鳳凰涅槃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