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很久很久以前,在祁連山下有一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莊。莊中有三百多戶人家,姓氏混雜,多為逃亡避難到此,苟且偷安。起初戰戰兢兢,唯恐再受戕害。久而久之,安然無恙。遂不再計較命運之事,悠閑度日。
莊主姓重(chong),曆來世襲,是最早的一批來此落戶者。相傳重姓祖上出過不少英豪,得官進爵者數不勝數,叱吒風雲者也是難以累敘。故事隻從重家的七世祖重昱說起····
重昱生活的年代正值天下大亂,神州大地生靈塗炭,硝煙彌漫。外有匈奴鮮卑等野蠻民族侵犯邊疆並長驅直入橫掃五湖兩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內有強霸劣匪立山頭樹牌位占地為王,由於性格不合或者牌位相克,有時隻是因為你我看著不順眼,便相互之間頻頻攻伐,因在華夏大地上土生土長,對炎黃子孫知根明底,其醜惡德行更甚於匈奴、鮮卑等野蠻民族。
野蠻民族的擄掠似秋風掃落葉般席卷而過,而強霸劣匪的搶奪卻是在秋風掃落葉的基礎上還要再掘地三尺。百姓對野蠻民族的行為是恨之入骨,其中更多的是氣憤以及對不能自強的悔恨。對強霸劣匪的德行隻是鄙視外加牛對老虎前麵的那隻狐狸的同情。
連年的征戰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遷徙大規模的發生。隨著各地戰爭的激烈和凶殘的程度而決定遷徙的方向——南方打的火熱就遷移到北方;西方鬥得殘酷就徙居到東方;等到東西南北全都亂了時人們就原地不動,挺直或佝僂脊背任憑風吹和雨打。使人類徹底想的開或者看的開的方法隻有一個:——差不多!——或者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避害和趨利相同,都是希冀生活的更加美好或者是給不好尋覓到一個底線。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避害像是一種野獸怕光,趨利卻似一種禽獸撲火。
戰爭造成糧食短缺,生靈塗炭的大地上出現兩種現象:一種是吃,另一種是打。吃完了打,打完了吃,有時是邊吃邊打,有時是邊打邊吃。莊稼不等成熟就被打散的兵勇搶了去,僥幸成熟後又被還算完整的軍隊征了去。
莊稼什麼時候收割,不在成熟與否,而在兵勇離得莊稼地有多遠。每個村子都有探子,用來監視“打家劫舍”之人的動向。
向百姓征稅征糧本是世間進步的產物,但匈奴征完鮮卑征,強霸征完劣匪征就有些過分了,甚至有些卑鄙缺德的強霸劣匪打著征的口號實行明搶,看見麥子搶麥子,看見西瓜搶西瓜,看見蔬菜搶蔬菜,吃的搶光了就搶人,男人搶去征戰沙場,女人搶去做壓寨夫人。
征來搶去糧食更加奇缺,百姓們為了活口將糧食藏了起來。光打仗不吃飯人會死的,況且打仗的人沒有糧食就等於進入了絕地。這時精明的弄潮兒想出了公平買賣的方法,一鬥麥子價值萬兩金。
百姓經受不住引誘,把深埋地下三米處的糧食挖出來賣了。一鬥麥子賣了萬兩金,結果還沒來得及把賣來的錢財藏起來就被搶去九千九百九十九兩。
在此烏煙瘴氣、民怨沸騰的年代,有誌之士紛紛舉起義旗。他們奔走呼告,招集天下英雄拯救黎民蒼生。頓時匈奴鮮卑、強霸劣匪、英雄豪傑,此起彼伏。情景是波瀾壯闊,結局是你滅了他我再滅了你!
這些英雄中有一個立足衡山,廣攬天下豪傑。他號稱“草根王”,禮賢下士,知人善任。“扶危濟困、殺富予貧”是他的執行宗旨,“滌除邪惡、剪除不公、撫平墮落”是他的奮鬥目標。
說來也是奇怪,此人並不比強霸劣匪有錢,也不如匈奴鮮卑富裕,確切的說他很窮,除了信仰和高貴的德行之外他幾乎一無所有。可是四方豪傑競相投靠,百姓也是萬般擁護,紛紛誓為此人赴湯蹈火寧死不屈。
這麼說來也就不奇怪了,豪傑多是淡泊名利之人,他們要的是拯救蒼生,還黎民以安寧——“草根王”給了他們信仰。百姓好比一把鋤頭可以耕種土地,也像一柄鐵鍬能夠顛覆河山,他們要的是與他們同甘共苦的領袖——“草根王”給了他們力量。
“草根王”帳下共有七虎五將。
七虎是:東北虎——燕門虹,善使兩把板斧,進可攻、退可守,魁梧彪悍,打遍山海關無敵手;華南虎——茂竹,精明強幹,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一把算盤撥定天下事;魯中虎——宇文京章,麵目清秀,風流倜儻,手中斷腸劍舞得密不透風;赤山虎——公孫童童,呼風喚雨,降妖除魔,一張神符能使邪祟原形畢露;水中虎——關鴻拓,頗識水性,浪來波去,蜻蜓點水遊刃有餘;西涼虎——歐陽雄,樵夫打扮,力拔千斤,武藝超群,一記回馬槍讓人防不勝防;小老虎——慕容雪,儒雅內斂,不善言談,一支七節鞭指哪打哪。
五將是:仁將——富春喜;義將——房秋固;禮將——林千盛;智將——重昱(七世祖);信將——顧同。
“草根王”率領七虎五將,輾轉千萬裏,餓了沒飯吃樹皮,渴了沒水喝馬尿,曆時二十載——巧妙地使用美人計殲滅了強霸,機智地借助離間計瓦解了劣匪,在“調虎離山”“釜底抽薪”“趁火打劫”三計並用下驅逐了匈奴,最終成功運用“順手牽羊”“瞞天過海”“偷梁換柱”“聲東擊西”“上屋抽梯”“擒賊擒王”六計徹底的摧毀了鮮卑的元氣——平定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