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苦戰,司馬攸終於帶領部分殘部成功突圍。但他的心情沉重,因為這次伏擊給他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他對劉複興的膽略和智謀有了更深的認識。
“劉複興,我絕不會善罷甘休!此仇不報,誓不為人!”司馬攸心中暗暗發誓,他決心要為這次失敗報仇雪恨,重新奪回失去的尊嚴和榮譽。而此時,劉複興已經在遠方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他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司馬攸終於逃出劉複興的包圍圈,但此時他卻不敢有絲毫鬆懈,因為敵人隨時可能再次追殺而來。
他迅速地集結了自己的部隊,並開始清點剩餘的兵力。結果令他震驚不已——原本五萬的親衛兵竟然隻剩下不到五千人!這意味著他的兵力損失了九成以上,簡直可以說是一場毀滅性的慘敗。
司馬攸深知以這點如驚弓之鳥、丟盔棄甲的的兵力回援青州已經毫無意義,而且他也沒有時間猶豫和拖延。
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優柔寡斷的時候,他必須果斷做出決策,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於是,他決定放棄回援青州,轉而北上前往幽州,希望在那裏重新組織防線,尋找轉機。然而,他並不知道,這個看似明智的選擇其實早已被劉複興預料到。
事實上,劉複興早就猜到了司馬攸會有這樣的反應。對於司馬攸來說,北上幽州確實是一個合理的選擇,但對於劉複興而言,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結果。
司馬攸以為自己足夠聰明,能夠避開劉複興設下的陷阱,但實際上,他隻是一步步走進了對方精心設計的圈套。
劉複興之所以能夠如此精準地預測司馬攸的行動,是因為他對這位對手有著深入的了解。他知道司馬攸性格中的弱點,以及他在麵對困境時的思維方式。
因此,他巧妙地利用這些信息,提前布置好了一切,等待著司馬攸自投羅網。而司馬攸卻渾然不覺,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算計之中。
司馬攸帶著殘兵敗將沿著小路一路逃竄,他心想:“就算劉複興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每條路都安排了伏兵吧!”
所以他才選擇走小路,覺得這樣應該不會碰到太多蜀漢軍隊,即使真有伏兵,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然而,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他剛走沒多久,就遇到了他這一生最不願意麵對的噩夢——戰神文鴦。
文鴦一個僅帶領著五百名精銳部隊,竟然敢在這裏伏擊他的五千人馬,這讓司馬攸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他意識到自己低估了對手,而劉複興則巧妙地將最合適的兵力部署在了最關鍵的位置。
司馬攸不禁感歎道:“難道這就是我的宿命嗎?”他知道,這場戰鬥已經注定失敗,但他仍然希望能夠盡力抵抗,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於是,他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率領部隊與文鴦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
隨著西晉最大的勢力戰敗,蜀漢統一天下的日子已經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