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領導能力:爺爺都是從孫子走過來的(2)(1 / 3)

讓自己處在危機之中,就會有強烈的緊迫感,隻有樹立自我危機感和強烈的緊迫感,我們才會更迅速地激發我們的鬥誌。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想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最好的方式就是為自己找一個競爭對手,有效的競爭可以激發自己的潛力。

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匹馬如果沒有另一匹馬緊緊追趕並要超過它,就永遠不會疾馳飛奔。同樣,一個人如果隻想坐享其成,而不能知難而上,隻想機遇垂青,而不思拚搏進取,是不會取得進步的。

百事公司和可口可樂公司從誕生之初,就因為口味相近而成為了競爭對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百事公司為了安身立命,給自己定下了打敗可口可樂的目標。

在可口可樂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百事可樂搶占了不少可口可樂的市場,當市場份額的數據出現在可口可樂公司內時,他們知道,自己的市場領導地位在受到威脅,這時他們才如夢初醒,開始了一次出色的創新。他們要集中精力打敗百事可樂。

百事可樂接受了可口可樂的反攻,他們與可口可樂針鋒相對。就這樣兩家公司不斷你爭我鬥,持續了五年的時間。

而在這五年裏,兩家公司紛紛創造紀錄:軟飲料業的創新在五年的時間裏比前二十年間的創新還要多,並且相應帶動了整個軟飲料行業的飛速發展,而兩家公司的爭鬥也使得他們的市場份額都達到了曆史的最高水平。

沒有競爭便沒有進步,甚至會沒有明確而迫切的目標。雖然競爭似乎有點無情,但它是公正的。兩個公司的競爭,很符合馬蠅效益,因為有所追趕和刺激,所以兩者你爭我趕,最終均創造了完美的佳績。

沒有一個人注定永遠是弱者,弱者如果付出努力,就會化弱為強,而強者若不能自強不息,也會在競爭中一落千丈。

對於任何人來說,成長都是一個鬥爭、督促、成長、再鬥爭的過程。有挑戰對手,我們的思想才更具活力,我們才能不斷成長,我們才不至於被追趕甚至超越。競爭對手就如同鏡子,他能夠促使我們盡早發現自身的缺陷,並及時予以改正。當我們麵對一個個競爭對手時,不要逃避,勇敢地麵對他們,拋棄消沉,奮起對抗,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進步,使得自己越來越強大。

今年過節不收禮——印刻效應

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將第一眼看到的生物當作自己的母親,新生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所認為的母親身後,而且隻要小鵝形成了對母親的跟隨,就不會在發生改變,即使小鵝的親生母親出現在它麵前,它也不會跟隨親生母親。這種跟隨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它隻認第一,無視第二。這個現象是1910年德國習性學家海因羅特發現的。

澳大利亞的比較行為學家勞侖茲指出:初生嬰兒從外界獲得的影響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他說:“動物的學習(不僅限於人類的所有動物的學習),特別是剛剛誕生時的學習,表現出印刻似的現象。”

這種後來被另一位德國習性學家洛倫茲稱為“印刻效應”的現象不僅存在於低等動物裏,而且同樣存在於人類之中。人類對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觸的人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所有動物的本能反應。

在20世紀的最後20年裏,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經濟嚴重不景氣,其他同類企業紛紛倒台的嚴峻形勢下,成為了全美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這都要歸功於傑克·韋爾奇。

韋爾奇曾經問過員工:“你們是願意在第一流的公司進行工作,還是願意在不入流的公司混日子?”

他在上任通用公司第一個年會上就提出要做就做第一,隻要不是第一部門就馬上關門。他寧可將這些已經失去競爭力的部門賣給對手,也不願意將其留在公司苟延殘喘。

他的這份力爭第一的信念,帶動著整個公司不斷躍進,並成功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得以高調崛起。

有人計算過,在市場上最先進入消費者心裏的商品品牌,比第二位的品牌同期市場占有率要多一倍以上,而第二位的占有率又比第三位多一倍以上,顯然“第一”所建立的地位具有巨大的優勢。

人類對任何堪稱“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興趣並有著極強的記憶能力。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國第一個皇帝,美國第一個總統,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等,可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呢?幾乎沒人在意。在生活中,人同樣對第一情有獨鍾,你會記住第一任老師;第一天上班;初戀等。在公司中第二把手總不被人注意,除非他有可能成為第一把手……

腦白金曾經在中國紅極一時,它能夠成為當時最被人熟知的保健品,其原因就是史玉柱的第一品牌法則,為了當第一,腦白金在廣告上的投資額巨大,每到過年過節,電視觀眾總會聽到和看到腦白金那標誌性的廣告詞。

因為播出太多,又總是簡單重複,很多人看到後都很反感。雖然這個廣告曾被公認為最缺乏創意的惡俗廣告之首,但它也是最成功的廣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