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語(2 / 2)

同樣還有西方人如此說,“我看到的是,那時的中國這尊被蛀空了的四千年的神像,究竟是塗著怎樣一種帶偏執的高傲與自尊的金色粉飾,慢慢沉入衰落的惡臭沼澤而渾然不自知。然後那張僵化了很久很久的麵孔終於落下了淚。身體上哪怕很小的一片指甲脫落,也會流血,也會痛。他終於開始掙紮和戰鬥,獨自一個人。他的幾千年就是這麼一個人走過來的。即便擁有眾多附屬國時也是一樣。他咬牙支撐起羸弱的身體向十一個國家同時宣戰,那種景象讓我有罪惡感的產生一種荒誕美。”

“這種自我陶醉最終隻能導致對自我的不理解。如何解釋過去一小撮西方士兵在離他們基地兩萬公裏外竟能把本土作戰的中**隊打得潰不成軍?如何解釋今天如此沉重的落後包袱呢?多少傑作,多少發明,那樣聰明勤勞,那麼多的集體智慧,四千年的燦爛文化,革命後獲得的四十年新生,世界上最一貫正確的領袖與學說?這一切彙集起來,才能達到上一世紀祖先還生活在石器時代的某個熱帶共和國居民的生活水平?”

“無論是耶穌會士還是馬可波羅都是在說謊。這個國家有著與其落後不相符的高傲。不需要機器,不需要武器,不需要英國商品,不需要任何東西。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的有大米和茶就夠了,在四方的院子裏遵循著自己古板的禮儀,開墾幾塊蔬菜地喂喂金魚池裏的金魚抽幾口煙——在工業革命時期,他就像歐亞大陸上漂浮的天空之城一般不可思議!”

很多人在電視上知道康熙和乾隆,還有他們中間那位被稱為“四爺”的雍正,在這三位血跡斑斑,愚蠢而狂傲的滿洲皇帝身上,卻不知道為什麼總有和他們不相符的形容,諸如善良,寬厚,聰睿,英明,仁慈,偉大,幽默,博學,文武全才。看到這些形容他們的詞語,難道你的心不痛。痛,我也痛,但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這些詞語竟然是我們漢人主動去形容他們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但隻坑了三百個。可是清朝的一場文字獄,動輒就是牽連上萬人,不但活著的要砍頭,死去的還要挖出來鞭屍,嬰兒也不能幸免,滿門抄斬、誅滅九族!

今天熒屏上泛濫的一部又一部的辮子戲,讓我們的民族日漸麻木。而一個主體民族麻木不仁的國家,真的可以振興麼?

為什麼我們要歌訟那些劊子手,歌頌那些大屠殺的始作俑者,為什麼!

《惡奴》結束了,成功與失敗都好,這本書總算是結束了,那些一路支持我走到現在的讀者朋友們,我不知道如何跟你們解釋這本書為什麼就這樣結束,但是我想說,我盡力了。

新書三月就會開,明末題材,與東廠有關。

如果您覺得《惡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