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一號”型色素是一種人造化學製劑,常用於工業方麵,但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它可能致癌。
2005年2月18日,英國食品標準署就食用含有添加蘇丹紅色素的食品向消費者發出警告。隨後,傳出了著名品牌亨氏的部分產品含有蘇丹紅一號的消息。
對此,亨氏的態度是堅決否認,並對外宣稱:“亨氏中國區產品不含蘇丹紅一號。”
然而,令亨氏頗感難堪的是,他們剛在2月28日發表聲明,國家衛生部3月初就發布了緊急通知,要求各類餐飲單位不得使用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辣椒製品。凡已購入和使用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辣椒製品的餐飲單位,必須立即停止使用,就地封存,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有關情況並在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下銷毀。
這個事件對於亨氏來說無疑是自家打自家嘴巴。對於媒體和消費者來說,一個跨國企業表現出這樣著實有些輕率的態度,亨氏的誠信令人懷疑,這種避嫌在先,辯解在後的做法,自然受到外界的抨擊。
對於這種不一致,亨氏中國方麵這樣解釋:“亨氏在生產調味品過程中不允許添加蘇丹紅一號等有害成分,但原料供應商沒有說真話,沒有按照規定將含有的所有添加劑都公布出來。”
顯然亨氏的解釋難以解開中國消費者心中的疑團。一時間輿論嘩然。誰在撒謊?誰在欺騙?
“當麵愚弄中國人民,紅口白牙地說假話,就等著蒙混過關。”幾名網友在新浪網上如此評論。更有人表示,要讓亨氏在國內的企業充分享受一次“國民待遇”:按照上次處理南京“冠生園”的模式來處理它,讓它關門,別再害人。
盡管這些言論多少帶有情緒的成分,有極端之處,但是這種聲音的普遍性顯然已成規模。亨氏這個品牌在國人心中已然打上了大大的誠信問號。
盡管亨氏接下來展開了強大的危機公關,但其品牌形象已經無法恢複到事件前的狀態。可以預見的是,亨氏進入中國20多年來的誠信高塔瞬間倒塌。一個以嬰兒食品和調味品為主的大型食品跨國公司,在質量與信任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其路之艱難可測。
智慧分享
工夫在平時,與媒體有效溝通,不是危機發生時輕易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時的鍛煉和積累。即使平時沒有注重和媒體的溝通,在危機發生時,也應該積極主動地和媒體溝通,給媒體有效信息,一味地保持沉默,拒絕與媒體聯係溝通,隻會使危機的事態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