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下隻能振起手中長劍,破入謝靈玄的劍網之中,謝靈玄看著安祖言動向,似乎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臉上露出淡淡笑容,身形迅疾掠到對手左側,修長手指似是輕輕撚住長劍往右一揮,登時爆起層層白光,把安祖言籠罩其中。
這一招無論是變化之奇,還是劍勢中的速度和勁度,均達至驚世駭俗的地步,更厲害是劍刃揮動中生出一片像利刃般的割體勁氣,教人防不勝防,一時之間“嗤嗤”之聲,有如珠落玉盤,不絕於耳。
安祖言看起變招,心中竟是一發狠心,硬是撞入謝靈玄的劍勢之中,長劍直刺竟然一付以命搏命的勢頭。
謝靈玄心中駭然,手中長劍再次變式點出,這次正好點中安祖言劍尖。
“叮”的一聲響動,安祖言隻覺得一股尖銳若利刃又是沛然不可抗禦的真氣透劍而入,身軀猶如觸電似的硬被震退出五步之外,臉色瞬間煞白,隨之口中鮮血也噴灑而出。
謝靈玄本待還要繼續進擊,聽到台下圍觀眾人呼聲,心中警醒若是太過辣手卻不好看,隨即踱步來到安祖言身旁,假笑道:“安師兄,靈玄得罪了,還請你海涵。”
安祖言心中雖是咒罵不停,可嘴上還得圓場,微笑道:“新人輩出,謝師弟厲害,安某敗的心服口服,希望謝師弟你能替耀日書院奪回昔日榮耀。”
吳易看過謝靈玄劍法施展之後,知道此人武功遠勝安祖言,要想獲勝舉手之間,對其這般戲耍對手卻甚是鄙夷,不過其人劍法卻是精妙,行使劍法切合詩中情景天地,劍意揮灑符合詩意之基,而且在剛才施展的幾招之中可以看出謝靈玄的文學造詣也是相當深厚,一招一式確已經盡得詩文中神髓。
吳易心中自問,這幾招劍式的詩文意境也能把握,但是施展出來卻沒有謝靈玄這般劍法威力,心中隻覺得似乎把握到哪種關鍵,確是想不出來,仔細看著謝靈玄和安祖言比鬥,想從中找到那個關鍵所在。
心中正跟著謝靈玄劍法比擬,誰想到忽然間安祖言爆發出如天氣勢,全力一擊之下眼看謝靈玄大意中將會中招的時候,謝靈玄隻是隨意而使一劍就逼退了安祖言,彷佛這一劍就是算準了安祖言來攻一般。
別人不明白,可吳易看的心中一不由得一動,心中思索道:原來如此!謝靈玄本性心思靈動,從他剛開始所有劍法的詩意都是明快佳作,其劍法之間銜接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心意切合詩意,詩意又切合劍意,三者相融而成,劍法展開隨心意而使,隨詩意而行,這又比身意、形、神更高明了一籌。
正在思索自己心境為何時,腦中不由得浮現出謫仙人的形象,平常讀書時最喜愛詩仙李白的詩句,其人風格豪放飄逸、瀟灑不羈,那首《俠客行》是自己最喜愛的詩文,腦中想著《俠客行》詩句,口中低低吟出,“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不滅邪心實在是不世奇功,吳易稍稍運起隻覺心思靈明,心境無由空靈,已然沉浸如對剛才武功的深深體會之中了。
說起這詩仙李白,乃是孔、孟先聖門下,遊曆江湖吸收百家精意,獨創《青蓮劍訣》縱橫天下,名詞佳句更是不知凡幾,雖比不得宗師之名,也是儒門公認無雙人物之一,而現在吳易所領悟的就是謫仙人的詩意。
吳易和尹一航縱使是天縱之資,可畢竟是學武時日還短,雖然有易雲苦心栽培,還有天流飛瀑下的閉關苦練,還是比不得像謝靈玄這般從小修煉武學的領悟精意。不說別人,就是淩慕天如果使出本身孔雀大輪明王的武功,就不是吳易和尹一航能抵擋的。
吳易看到接連兩戰情景,知道此次院試中的士子絕不是往常那些人可比,心思明白,隻有不斷吸收別人武學精要,融會為自己所用,才有機會獲得最後的名額。
若是此時能夠領悟出這種精意,那麼接下來一戰卻也是增添了更大把握,就在他意識沉迷於其中,渾然不知謝靈玄已經獲勝,而且耀日書院中的老師已經開始叫下一場筆試的士子上場了。吳易通篇梳理《俠客行》的詩意,領會出深和上乘武學的含義,靈覺悠悠的回複清明,心中有股不吐不快的感覺,正在誌得意滿的時候,聽到台上老師高喊:“無吳易,無吳易來了沒有,若是再不上台參加比鬥就按棄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