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三章 《蘭亭集序》(1 / 2)

這個錦盒不大,同樣是金絲楠木打造的,楊靖隻不過是打開了盒子看了一眼裏麵的東西,立刻就把盒子扔進了儲存空間中。

因為盒子中除了一張疑似生宣紙一樣的紙之外就什麼都沒有了。

正是因為盒子裏麵盛放的是一張紙,楊靖這才慌不迭的直接連盒子一塊扔進了儲存空間。這裏的東西都已經放了一千多年了,鬼知道盒子打開之後裏麵的這張紙會不會發生別的變化?

最主要的是,哪怕僅僅是看了一眼,楊靖也看出來了這張紙要遠遠比之前發現的那些手抄佛經所用的紙張要古老的多。

那些手抄佛經都是用硬黃紙寫的,硬黃紙保存好了,千年的時間是絕對沒問題的,可是剛剛看到的那張放在錦盒中的紙,顯然不是寫在硬黃紙上的,到更像是更早的蔡倫紙。

連盒子帶紙一塊扔進儲存空間之後,楊靖這才微微放了一下心,意識隨即就進入到了儲存空間,用意識再次打開了那個錦盒,並輕輕的打開了那張紙。

“還好,紙張保存的還不錯,最起碼沒有出現一碰就變成飛灰的事情”楊靖提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但當他看到那張紙打開之後露出的字跡之後,剛剛落回原處的心髒竟然不受控製的再次猛烈的跳動起來。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僅僅是看了十幾個字,楊靖就覺得自己的腦袋瓜子“嗡”的一下!

“這、這莫非是《蘭亭集序》?”

怪不得楊靖這麼想,實在是剛剛看到的這十幾個字太熟悉了。

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王羲之親自揮筆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而這十幾個字的開頭,正是那篇下聞名的《蘭亭集序》的開端部分。

楊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的放空自己,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之後,這才繼續用意識看下去,結果,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與《蘭亭集序》分毫不差。

最關鍵的是,楊靖在這張疑似是王羲之真跡的紙上,隻看到了數量不多的鑒賞鈐印,不像後世那些傳世臨本、摹本上到處都是鑒賞鈐印。

難道這真是王羲之的真跡?

要知道王羲之寫出了《蘭亭集序》之後,真跡就一直在家族中保存,一直到了唐太宗時期才被李二弄到了自己手裏,而據李二死後,更是自私的把《蘭亭集序》的真跡給自己陪葬了。

如果要是李二真的把《蘭亭集序》的真跡陪葬了,那麼恰好能夠明這幅《蘭亭集序》上的鑒賞鈐印為何這麼少。

這篇《蘭亭集序》沒有經過後世那些收藏著的禍禍啊!

楊靖強忍住內心的激動,讓聖戒鑒定了一下這幅《蘭亭集序》,結果聖戒給出的答案卻是讓楊靖再也控製不住自己了,哪怕是戴著麵罩,也興奮的大吼了兩嗓子。

“《蘭亭集序》,王羲之,5年。”

這幅《蘭亭集序》竟然是王羲之的真跡!

由不得楊靖不激動,實在是這《蘭亭集序》的名頭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