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大鯉拐子(2 / 2)

這是一艘“純手動”的木質漁船,也就是靠著搖擼才能開動的那種老式漁船。船上有一老一,老人大約快六十歲了,的也就是有十二三歲的年齡,看樣子應該是祖孫倆。

這爺兒倆似乎是剛剛起了一網魚,正在拾掇魚呢。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楊靖就大聲的打招呼道:“老師傅,網到什麼好魚了沒有?”

爺兒倆正在忙著撿魚,並沒有注意到楊靖的快艇靠近,聽到楊靖這麼一招呼,兩個人都抬起了頭。

老頭笑著大聲道:“今運氣不錯,已經網上來三條鯉拐子嘍,而且個頭都不,最的一條也有五斤多,最大的那條估摸著有十斤!”

楊靖一聽也有點驚訝了,這老頭嘴裏的鯉拐子,就是鯉魚的一種別稱,而在鯉魚之中,最著名的就莫過於黃河鯉魚了,這裏本來就是黃河,那麼從這裏網上來的鯉魚豈不就是傳中的黃河鯉魚?

雖全國各地都產鯉魚,但唯獨黃河鯉魚卻是公認的鯉魚中的極品,魯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糖醋鯉魚”,其主原料就是用黃河鯉魚做的。而黃河鯉魚更是貴為華夏四大名魚之首。

黃河幹流中的鯉魚分為寧鯉魚、陝鯉魚、晉鯉魚、豫鯉魚以及魯鯉魚,號稱黃河幹流的“五大名鯉”。而浪底地處晉豫交界處的孟津,所產的黃河鯉更是聞名下。

古代民間流傳著一首詩是這麼的,“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的就是孟津附近的黃河鯉。而古代神話傳中的“鯉魚跳龍門”,的就是洛陽龍門山這一帶。

可見浪底的黃河鯉是多麼的出名。

隻不過這些年的爛捕,導致了黃河鯉的數量急劇下降,四五十年前的時候,黃河鯉一年的捕撈量還能高達一百五十噸,可到了現在,黃河鯉一年的捕撈量不足十噸。

而且由於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全國一片鯉魚引種雜交熱的直接影響下,經黃河的不同支幹流水域,混進了多種雜交鯉,使得河道內黃河鯉種質資源遭到了更為嚴重的破壞,出現多種鯉魚混雜現象,黃河鯉魚品質下降。主要表現為體色不一,鱗被雜亂,體型改變等性狀變異。

現在能捕撈上來一條正宗的黃河鯉已經很不容易了,而這老頭竟然網到了三條,鬼知道是不是正宗的黃河鯉呢!

兩條船離得不遠,老頭似乎是看到了楊靖不相信的臉色,笑著提起了一條還活蹦亂跳的大魚道:“看到了沒有?這條魚就是剛才那一網網上來的。瞧瞧這魚的顏色和體型,這可不就最正宗的鯉拐子啊!這種魚現在少見嘍,老頭子我這一個月也不過才網上來七條而已。”

老頭手裏的這條黃河鯉足有二尺多長,估摸著最起碼也得有十來斤重。

不過這條魚真的是很漂亮,黑背、金黃肚、紅尾,身材秀長均稱,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隻正宗的黃河鯉魚。

衢的一個下縣齊河就靠著黃河,楊靖曾經在那裏吃過一次正宗的黃河鯉魚,不過那次吃的那條黃河鯉魚從外貌上也比不上這條大魚。這條活蹦亂跳的黃河鯉簡直就是鯉魚中的魚模特!絕對可以代言黃河鯉魚了。

楊靖衝著老爺子豎起了一根大拇哥,笑著道:“老爺子,您可真了不起,這麼好的黃河鯉現在可真的是少見嘍。”

老爺子也是長歎了一口氣道:“是啊,我記得我和我這大孫子差不多大的時候,那時候這裏的水庫還沒有修起來呢,那時候這一帶就是著名的黃河峽穀,裏麵的鯉拐子多不勝數,每跟著俺爹駕船出去轉一圈,回來總能逮十多條大鯉拐子。可是到了現在,唉”

頓了頓,老爺子好奇的問道:“夥子,你不是本地人吧?這麼早就出來,你這是幹什麼呢?”

楊靖笑著指了指掛在自己胸前的佳能單反相機,“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這次來這裏就是準備給南邊的黛眉十六峰拍一組照片,可惜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位置。”

老爺子“哦”了一聲,隨即道:“一會兒等霧散了,你往西邊走三裏地,在那裏有一段大約二百多米寬的湖麵能看到完整的黛眉十六峰,那裏是這一帶唯一一塊能夠完全看到黛眉十六峰的地方,別的地方都看不到。”

楊靖一聽這話可真的是樂了。這浪底水庫的麵積可著實不,要想在這麼大的湖麵上找到一塊正確的位置,如果沒人指點的話,那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不定三五都不見得能夠找到這個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