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目瞪口呆(1 / 2)

看完了這封信,楊靖心中微微有了一些苦澀,得到這批重寶的喜悅也被這封信的沉重衝淡了很多。

要起沐波和李定國這哥兒倆來,真的是一對悲劇兄弟。

李定國是明末造反派的扛把子張獻忠老大的養子,成年後就能征善戰,打的明軍是鬼哭狼嚎。不過,當張獻忠出兵拒清軍,並在西充鳳凰山不幸中箭身亡之後,李定國果斷的投靠了南明,成為了永曆皇帝朱由榔手下的頭號大將。

而沐波就更不用了,人家是世襲黔國公,祖上更是明朝的開國名將沐英,其身份和地位自然要比出身草莽的李定國高不知道多少倍。

不過李定國在投靠南明朝廷之後,打的叛變的孫可望以及清軍狼狽不堪,很是受到永曆皇帝的器重,漸漸地成為了南明朝廷的武官之首,漸漸地和作為南明朝廷文臣之首的沐波成為了好兄弟。

這對難兄難弟為了保護永曆皇帝朱由榔以及南明微弱的政權,可謂是殫精竭慮,身先士卒。

沐波陪著朱由榔進入到緬甸,最終身死客鄉,連個屍體都找不到。而李定國在永曆皇帝進入到緬甸自後,獨自一人率領著殘缺的部隊抵抗強大的清兵,雖後來有鞏昌王白文選率兵加入了李定國的部隊,可相比起勢大的清兵來講,李定國打的很艱難,後來更是因為吳三桂殺了永曆皇帝之後,這位南明最後的一位忠臣大將受不了這個刺激,一年之後就鬱鬱而終。

從這封信上就不難判斷出,沐波確實是一位沒的的大忠臣。永曆皇帝被孫可望在黔貴軟禁了三年,最後在永曆九年被李定國救出。李定國護送永曆皇帝到達春城之後,沐波就開始籌措軍資,以準備長期抵抗清兵。

從永曆九年到永曆十二年的年底,三年多的時間裏,沐波能籌集起二十萬兩黃金和一百萬兩白銀,這已經很了不起了,而永曆皇帝最終把自己的內孥也拿出來了,包括珍藏的那些名貴字畫、《永樂大典》正本以及那些金銀珠寶,這也明永曆皇帝在這個時候其實也是有想法的。

事實上,要不是清兵勢大,再加上永曆皇帝他娘也就是王太後實在是太膽,一直慫恿著永曆皇帝進入緬甸避難,朱由榔不得不進入到緬甸,最終被叛變的東籲國王擒獲,而是一開始就堅定的留在雲滇,文有沐波,武有李定國、白文選,南明皇朝不定還能堅持更長的一段時間呢。

要不有很多曆史大事件往往是敗壞在那些娘們身上(PS:嚴重聲明:老墨這裏不是對女性同胞有意見啊!),事實上,就算是永曆皇帝進入到緬甸之後,他也是有機會留在中緬邊境地帶甚至是再次返回雲滇的,結果又是因為王太後的不願意,最終才不得不繼續深入緬甸的。

這一段曆史楊靖倒是知道。朱由榔、沐波和其他朝廷隨行人員在順治十六年,也就是永曆十三年的閏正月二十六日進入緬甸以後,二十九日到蠻莫,也就是八莫附近,當地緬甸土官思線前來迎接,永曆帝賜給了金牌、緞帛厚禮。

當時,黔國公沐波、華亭侯王惟華、東宮典璽太監李崇實三人頭腦還比較清醒,他們認為把朝廷命運完全置於緬甸保護之下,萬一緬甸當局態度發生變化,將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因此,經過商議後共同提出建議:“此地屬緬邊,尚未深入。我等若將文武將士一半隨大駕入緬,以一半導太子入茶山調度各營,即上在緬地亦有外援可恃。不然,深入夷穴,音耗內外不通,終於生困。”

永曆皇帝覺得這個建議有道理,可以考慮。可是中宮王氏,也就是朱由榔他娘卻舍不得愛子遠離身邊,堅持不肯,最終朱由榔隻得繼續前進。

到了二月初二龍抬頭這,緬甸國王派了四艘客船來迎接。由於船隻狹,永曆帝挑選隨從官員六百四十六人扈從三宮由水道南下,其中有的官員還是自己出資雇買船隻隨行;剩下的九百多人由總兵潘世榮保護岷王世子等騎馬走陸路。

事實上,就從緬甸國王派來迎接的船隻就可以看出緬甸國王的態度了,沐波他們的擔心也是非常正確的。當時如果朱由榔不上船,而是引兵駐紮在蠻莫附近,憑借著險要的地形,未必就擋不住清兵的進攻。

隻可惜,就是因為王太後這個老太婆,朱由榔不得不繼續前進,結果到了阿瓦城,也就是曼德勒之後,緬甸國王竟然不讓朱由榔過江,直接就把朱由榔一行人安排在了伊洛瓦底江的對麵,並用竹子圍建了一座“竹城”,讓朱由榔一行人居住。

後來,緬甸國王莽達的弟弟莽白發動政變,殺死了他的哥哥莽達,成為了緬甸國王。而在莽達被他弟弟殺死之前的三年時間內,這個緬甸國王竟然沒有和朱由榔見過麵。

朱由榔在緬甸的三年過的極為艱辛,甚至就連黃金打造的國璽都被太監們砸碎當錢給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