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形象的躺在大床上,楊靖雙手把這塊珍貴至極的腕表死死地按在自己的胸口位置,用了好久的時間才把差點跳出嗓子眼的心髒安撫下去。
楊靖甚至都不敢用心的去看這塊腕表,生怕眼睛紮進去拔不出來。
從看到這塊表的第一眼起,楊靖就已經確信無疑這絕對是一塊百達翡麗鉑世界時腕表,而且還是劉易斯科蒂爾大師親手打造的。
無他,光看那秒針獨特的造型就知道這一點了。
劉易斯科蒂爾大師的作品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不同尋常的指針外形,尤其是時針,都完全是手工製造的,每款表中的指針都是細微不同。這成為路易斯科蒂爾大師有區別於其它鍾表的“簽名”。
而劉易斯科蒂爾大師的這個特點,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這款珍貴的世界時腕表表殼直徑有95毫米,表帶是黑色的,最關鍵的是,每當楊靖看到那獨一無二的黑白色4時刻度盤的時候,心髒就會不由自主的加速跳動。
這可是一塊百達翡麗鉑世界時腕表啊!
甚至就在自己發現這塊表之前,全世界的人都認為這款表隻有一塊。
就連劉易斯科蒂爾大師在生前也沒有過他曾經製作過第二塊這款表。
可事實上,隨著這塊表一塊出現的三張信箋,卻是證明了劉易斯科蒂爾大師當年確實曾經製作過一塊同款的腕表,也揭開了科蒂爾大師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
在鍾表行業,一提起劉易斯科蒂爾大師,所有的人都會,他是一位超越了他所處時代的製表才!
一提起這位製表大師,就不得不一世界時鍾表。
19世紀初,世界時間的雛形尚且模糊。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隨著火車、輪船以及汽車的發明,人類突破空間限製的能力越來越大,使得相距甚遠的兩個城市之間的旅行變得相對輕鬆。同時隨著電報的發明,在全球範圍內的即時溝通都成為可能,這就要求全球需要統一關於時間的設定。
尤其是在那個時代的某一,來自兩個不同時間城市的列車由於時間沒有協調好而發生了相撞。為此,當時受雇於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的鐵路工程師盛福德弗萊明變決心改變現狀。
1876年,盛福德弗萊明建議將世界時間歸納為4個,全球以每15度經度為同一時區,以除去“J、Y”的6個英文字母中的4個作為命名。起初,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世界時間的重要,因為畢竟隻有通商或者類似他這種工作者才需要世界時。隨著他不遺餘力地奔走相告,終於在1884年的國際子午線會議上,世界時間概念獲得公認。
而隨後誕生的世界第一枚雙時區懷表被稱為“apain's-ahes”(隊長手表),主要就是給火車司機使用。
作為時間的締造者,製表師們在世界時概念推廣之後,就開始一直致力於探索同時顯示多個地區甚至全世界時間的秘密。
世界時最早應用在懷表上,不過要到現代世界時腕表的鼻祖,就要數科蒂爾大師在195年發明的世界時區機構。
世界時腕表是時區表的一種,能夠顯示4個以上城市的時間,世界時間腕表是最為複雜的時區表,是時區表中當之無愧的全能王。通過展示全球4個不同時區,並調整表盤刻度上所指向的主要城市,調整到當地時間,手握世界時表,就仿佛掌握著世界的脈搏,4顆同時跳動的心髒指示著時間的每一個角落。
1894年9月8日,科蒂爾大師出生在日內瓦的卡魯日,一個波旁王朝統治下的隸屬於撒丁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