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見日頭已經往正中走,心想這小女娃大抵是今天最後來的,捋了捋下巴處不多的一綹胡子,向來樂觀的臉色都有點愁苦,便也跟著走了進去。
蘭兒帶著玉芽走進去,發現院子裏站著幾個剛來的孩童,他們多數都好奇地打量著四周,隻有一兩個內向的,低著頭一直看自己的腳尖。
老者顯然是為這些新進門的孩子們主持開筆禮的人。隻見他整理好衣襟走到院子台階上。
“各位即將學習的孩子們,我是你們以後的夫子,你們可以叫我嚴夫子,今天,便是我主持你們人生四大禮中的開筆禮。
玉芽和其他另外幾個孩子被領到旁邊的兩間小屋裏衣服,由於這次來的孩子裏有兩個女孩,玉芽一點也不怕,反而很積極地跟女孩們去換了衣服。
等玉芽穿著一身弟子服走出來,蘭兒一點也不驚訝,仿佛她以前就是這樣頭戴綸巾,身著青衿,腰間配一黑色的寬幅腰帶,然後行拜師禮的。
等這六個小童都換好衣服出來時,嚴夫子已經在大堂屋中間擺上了一張八仙桌,還披上了桌布。
八仙桌後掛了一幅孔聖人的畫像。“萬世師表”四個方正的大字的牌匾懸掛在畫像的正上方。
有聰明的孩子第一時間就去找了桌椅坐下,蘭兒不免著急想提醒玉芽,哪知小姑娘好像真的很喜歡學堂,一到學堂就像開了竅似的,也像模像樣地找了座椅坐下,挺直腰背,坐的筆直。
其他的孩子也有樣學樣,找了桌椅坐下,嚴夫子布置好供桌,回頭一看,發現孩子們都端坐在椅子上,不由開懷一笑。
“好!”
嚴夫子扯起嗓子唱道:“正衣冠~”
隨後便開始整理自己的綸巾、衣服,“望各位學子以後能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
底下的孩童們趕緊學著嚴夫子的動作,調整自己的綸巾和衣襟。
最後,孩童們站得筆直,等嚴夫子一個個幫他們再次整理衣冠。衣冠整理好以後,九個孩子排成一列,接著又在嚴夫子的引領下,對著孔聖人的圖像行拜師禮,三跪九叩,再一柱清香。
然後是拜先生,每個孩童跪在蒲團上依次給嚴夫子叩了三個頭,站至一旁等候。
最後是淨手。
八仙桌旁有一盆幹淨的清水,水裏盛著一枝柳葉,孩子們一個個地淨手走至嚴夫子麵前。
嚴夫子手持朱砂毛筆,在淨完手的孩子眉心中間點上一個像“痣”一樣的紅點,意味著朱砂開啟智慧。
嚴夫子在玉芽眉心處點上一點鮮紅的朱砂,低聲道,“孩子,希望你以後能夠眼明心明,好讀書才能讀好書。”
玉芽似懂非懂地點頭。
這時,大堂屋兩側的大鼓被敲響了,鼓聲渾厚中帶著肅穆,讓夏日浮躁的心沉穩了下來。
玉芽像模像樣地拿著毛筆,力道卻把握得不是很好,她看著自己寫下的大字,又回頭看向坐在角落的蘭兒,心裏有些懊惱。
禮成!
突然,似有所感的,蘭兒抬頭望向天,隻見堂屋周圍有一股青氣,拔地而起,牢牢的護住了整個學堂。
嚴夫子見到蘭兒的動作又看了她兩眼,覺得她的容顏相貌以及言行舉止,同他的衣著打扮並不相匹配。
一時,學堂裏書聲琅琅。
坐在角落的蘭兒看著這朗朗書生氣,如光暈隱隱流轉,一時感慨萬千,讀書真好!
下學,嚴夫子告訴蘭兒,他們這些日子還要再招收孩童,直至秋至到來結束,本來學堂是為村裏所辦。
可一辦起來,前前後後來的孩子不多。村裏的也想上學,但部分家裏沒有那個條件,所以村長和族老一商量,便決定延長時間等村外的孩子來求學。
這些年,窮苦家的孩子讀書不易,更別說村子裏辦學堂了。那有條件的早就去鎮上、縣裏甚至是城裏求學了。
一些有天賦卻無經濟實力的隻能望而卻步,所以朱家村一開辦學堂,來打聽的不少,開學半個月來,學堂稀稀拉拉才收了十五個學生,還把今天的六個算上才有這麼多!
朱家村的村長也是真想辦好學堂的,和族中長老一商量,便決定也讓外來孩童求學,隻是要多交二十文。
若是能在村裏租住或有親戚,也可按六十文每月算;若沒有,村裏還得找個煮飯食的人給外來的學子們做飯。
一些家遠的孩子,還沒得到學堂束脩減半,隻收六十文的消息,學堂想再等他們幾天。
“這十裏八鄉的,消息傳遞得慢,等其他村的人知道這個消息,再等他們動身來朱家村,時間久的估計還需要半個月。”
嚴夫子歎息不已,讀書人難,貧苦讀書人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