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親身經曆的一件事情。加拿大總理在倫敦和安大略演講的時候,演講剛剛開始一段時間,大家都在全神貫注地聽著,會場裏十分安靜。這時候,有個工作人員拿著一根長長的竿子,走到了演講台,為了給大廳通風他用竿子一個一個地把窗子撥開,頓時大廳裏的所有聽眾都把注意力從演講者轉向了這位工作人員的身上。
在演講過程中,聽眾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移動的物體和類似的事物所打擾。演講者要避免受到一些無謂的影響,就要謹記這一點。
首先,演講者一定不要玩弄身邊的小飾物、擺弄手指,或者總是頻繁的做一些動作,因為這樣,會使聽眾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這些小動作上,從而嚴重影響自己的演講效果。關於此,我對一件事情一直記憶猶新——在紐約的一次演講會上,因為演講者一直在反複擺弄著一塊講台上的台布,一位聽眾就一直凝視著演講者的雙手長達半小時,可想而知,在那半個小時內,他應該什麼也沒有聽到。
其次,如果演講會場安排聽眾們坐下來聽演講,就會避免遲到的聽眾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再次,嘉賓不應該留在講台上。不久前,我參加了雷蒙德·羅賓斯在布魯克林作的一係列演說。當時,我與其他一些人作為嘉賓被邀請坐在講台上。但是我拒絕了邀請,因為覺得這樣對演講者很不好。在第一場演講中,我注意到,聽眾經常會看看台上嘉賓,因為這些人經常會轉一轉身子,變換坐姿,或翹起二郎腿,而聽眾的注意力就會被這些舉動不可避免地幹擾了。所以,在第二天演講前我告訴了羅賓斯我所看到這一情況。於是,接下來幾天的演講中,他就明智地讓嘉賓坐到了台下。
因為怕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大衛·比拉斯可在演講時,向來拒絕使用紅色花朵作為講台點綴。基於同樣的道理,聰明的演講者也不應該讓與演講無關的人坐在講台上。
坐的學問
在演講過程中,公眾所盼望的,就是演講者以一種意氣風發、颯爽帥氣和幹練的新穎形象出現在會場,而演講者也應該盡量避免尷尬僵硬地坐在會場裏。
演講者必須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坐姿。因為在有些情況下,的確是需要演講者坐下來發表演說的。或許你就曾經見過這樣一些演講者:他們隻為尋找一把椅子,在講台上到處尋覓,然後,他們會一屁股重重地坐在椅子上,連自己的最後一點風度也喪失掉了。而一位懂得就座藝術的演講者就會時刻都坐得筆直,因為他好似感受到椅子在敲打著他的神經,他的一舉一動都讓整個身軀處於完美的自我掌控中。
站的學問
在上文中,我們談到一個話題,就是為了避免分散聽眾的注意力,演講者切忌在演講的時候玩弄飾物或者做一些小動作。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演講者不停的小動作會給聽眾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他們會認為演講者太缺乏自製力。事實上,演講者任何不符合演講會場情境的行為都會嚴重影響演講效果,而且,人的任何行為在演講現場都會引起他人的關注和評價。所以,演講者在講台上要控製好自己的各種行為,這有利於心理上的鎮靜。
職業演講者的大忌就是,在匆忙之中開始演說。當你走上演講台的時候應該深呼吸一下,然後平靜地看著台下的眾人片刻,靜靜地等待人群中的喧鬧平息下來。而且,你平時就應該注意,要隨時挺起胸膛,而不要隻是等到演講時才這麼做,因為在緊張的演講環境中,你就有可能忘記保持自己的姿態了。
路德·嘎勒克在其《高質量的生活》一書中提道:“很少有人在平時的生活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我們要讓自己的脖頸挺得直直的,頭昂得高高的。”因此,我們推薦一個嘎勒克的日常鍛煉方法:
首先,盡可能慢慢地吸氣,同時,脖頸緊貼在衣領上,盡量後仰;然後,努力保持這樣的姿勢。即使我們用一種很誇張的方式去做,這種修身的方法,對身體也不會有害,它的目的就是使我們的脖子變得更加挺直。長此以往,你也會感覺到自己的胸脯也變得寬厚起來了。
我們放置自己雙手的最理想狀態,就是忘記它們的存在,讓它們自然地垂在身體的兩側。聽眾對你的雙手是毫無興趣的,你也一定不要想象著聽眾會去注意你的雙手,除非你的雙手在做各種小動作或是誇張的動作。
隻有這樣做,你的雙手才不會分散聽眾們的注意力;即使是再挑剔的評論家也不會覺得有任何不妥;如果演說需要輔之以動作時,你的雙手會自然而然地伸出來,而不是不知所措地,不知道放在哪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