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快說說怎麼回事?”女人總是喜歡攀比,比誰的名牌包包更新潮,比誰的老公更有錢有勢。如果是一窮二白的小人物,比不了物質,那就比誰苦。聽了小蘇的一番話,阿賽像是找到了知音,碰上了看起來活得比自己還慘的人,莫名地興奮起來。
“別看我在企業的工作光鮮亮麗,薪水也不低,但開銷也大呀。柴米油鹽、人情往來、裏裏外外都得花錢,小孩麵臨上學,以後光是每個月的課外輔導費抵得上二分之一的夥食費。我老公也就是個大學教授,每個月就那麼點死工資,怎麼算都不夠花呀!”小蘇氣不打一處來。
別看小蘇抱怨多多,但是好在這個知性女子智商和財商兼備,迫不及待地和即將為人母的多多,還有月光小白領分享起她的理財經。
1.小蘇的家庭收支情況
積蓄:10萬定存+1萬活期=11萬元
開銷:每月日常開銷4000元+房貸3000元=7000元/月
收入:5萬+8萬=13萬/年
小蘇的家庭整體收入非常不錯,由於先生在大學工作,因此在家庭收入的穩定性方麵也會比較有保障。一年的純收入差不多13萬/年-7000元×12=4.6萬元/年。在三線城市,她這樣已經算過得很滋潤了。
2.明確理財目標
小蘇和老公商量後,為實現有車有房、孩子教育費和父母養老金有保障的三口之家理財目標做了以下計劃:
(1)買車
小蘇按照自己的家庭收入和存款狀況考慮到買車的壓力不是很大,但是養車卻是一筆較大的開支。通常養車一年的費用為該車購買價格的十分之一,所以20萬的車初略計算下來一年養車費用為2萬元,一個月在車上就會花去將近2000元,是目前家庭月開支的23.8%,所以這筆費用顯然偏高。其實,車隻是一種代步工具。考慮小蘇和老公的工作單位都有班車,買了車並沒有太多用途。原本打算幹脆就不買車了,把錢留下來定存或者買基金投資股票也好,但是一考慮假日想帶著悠悠去玩,沒有車真心不方便,索性買入10萬元左右的車,這樣一年養車的費用可以控製在1萬元左右,不會給家庭財務造成很大威脅。
(2)買房
小蘇很孝順父母,想在小區裏另外買一套房子,把老人接到身邊來住,方便照顧。同時,出於兼顧投資的角度出發,考慮到將來還想把悠悠送出國,這是一筆大額開銷,家庭支出方麵可能負擔不起,因此,買了個總價50萬左右的小戶型。用積蓄付了首付,其他的向銀行貸款。
(3)父母養老
小蘇每年都給雙方父母各1萬元以盡孝心。老人不會亂花錢,也不大生病,就當是他們幫忙存著留給悠悠的教育經費好了。
3.理財目標可行性預算
像小蘇這樣的三口之家解決理財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按照資金需求的程度進行排序,應該是譹訛父母的養老房;譺訛孩子教育經費;譻訛孝敬父母的錢;譼訛買車。
“哇嗚,小蘇姐真有魄力!收入不低,開銷不低,但夠花,生活水平也不低。牛!前些天在家看著名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一帥老外不解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愛掙錢。其實中國的消費水平並不高呀,大部分人的工資收入也不低,為什麼還是嚷著錢不夠花呢?”未婚的阿賽也開始困惑了。
“比我們更加年長一些的也不省心,孩子大了更要操心,養老問題放心不下,生老病死需要考慮,這麼短的人生太多感慨和遺憾,為什麼不想點開心的好好活著呢?”多多安撫著這兩朵被生活重重壓著的糾結之花,說道,“換我說啊,女人之所以糾結大多因為沒看透,而看不透則是因為太糾結,這是不斷輪回的矛盾。很多事情看似想明白了,兜兜轉轉又糾結起來,但事實上很多糾結源於對自己看不透,而看不透又恰恰是因為太糾結於其中的某些細枝末節,轉不過念頭來,所以女人通常都愛鑽牛角尖兒。沒結婚的時候一直都渾渾噩噩想,想不明白,一旦進了圍城,豁然開朗,一切都明白了。”多多對著眼前這兩個愛抱怨的女人,不由得也歎了口氣。
阿賽讚歎道:“哇,多多,沒看出來,你居然是個哲學家!”
小蘇捂住阿賽的嘴,沒好氣地讓她閉嘴,示意多多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