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頸肩痛(二)(3 / 3)

因此,保持大杼穴氣血暢通,頸肩部經脈氣血的流通就有了保證,頸椎病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

在開始感覺到頸部有酸痛,肩部不適的時候,經常按摩、揉擦大杼穴,沿著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抽時間做2~3次,每次10分鍾,可以促進氣血的暢通,避免在大杼穴形成氣血的淤阻。按摩大杼穴時會覺得酸痛感比較明顯,但按摩之後會覺得舒服。

每天用梅花針敲打大杼穴一帶3~5次,每次5分鍾,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疼痛持續出現時,還可以在梅花針輕度敲打後在穴位處拔火罐5~10分鍾。在這一階段如果避免過度緊張,避免長時間的坐姿和長時間的眼睛疲勞,可以使頸椎病免於繼續發展,趨向好轉。

如果頸椎病已經形成,出現明顯的頸肩背部疼痛時,僅靠按摩或用梅花針刺激大杼穴就不夠了,自我保健還需要配合風池、肩井、外關等穴位,可以用按摩、梅花針敲打以及拔火罐的方法。平時要放鬆身心,睡眠充足,避免長時間疲勞等,頸椎病還是會有相當程度的恢複,能夠控製頸背部的疼痛,保證生活質量。

但如果頸肩背部疼痛加重,甚至手臂麻木、疼痛、酸軟無力,或出現頭暈的症狀,就應該到醫院就診,按照療程進行規律的針灸、砭石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的頸肩疼痛,伴有頸肩肌肉腫脹的,則不可強力刺激大杼穴,以免加重肌肉的腫脹,使疼痛更嚴重。隻可以用梅花針輕刺激穴位一帶,起到促進穴位微循環好轉的作用。

大杼穴的取法,找到第七頸椎(頸椎下部最高的骨頭尖),再往下的一個骨頭尖是第一胸椎的棘突,從第一胸椎棘突下骨頭縫之間旁開大約兩橫指的肌肉凹陷處。

經常聳肩好處多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隨之加重,尤其是整天坐辦公室的公務員和白領階層,頸椎病患者更是日益增多。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在美國罹患不同程度的頸椎病者,約占中老年人的70%左右。盡管社會上治療頸椎病的藥物林林總總,但是真正有效的良方良藥卻不多見。

由於頸椎與腰椎緊密相連接,是中樞神經和頸動脈的交通要道所在,又是通向大腦和麵部五官神經的主要樞紐,如果頸椎病不斷加重,就會導致頭、頸、肩、腰等相關的疾病,嚴重的還會出現麵都神經和四肢麻木,甚至半身不遂。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防治頸椎病呢?那就是經常聳聳肩,頸椎保平安。

或許有人會說,聳聳肩不是很簡單嗎?是的,但是聳肩的動作一定要做得正確規範,且要堅持天天做才能收到療效。

正確的聳肩方法是,首先頭要正直,挺胸拔頸,兩臂垂直於體側,然後兩肩同時盡量向上聳起(注意,不是縮頸),讓頸肩有破脹感。兩肩聳起後,停1秒鍾,再將兩肩用力下沉。一聳一沉為1次,16次為1組。每天早晚堅持做3~5組。當然也可以隨時隨地做,一有空就做。但每天累計總數應力求達到100~120次。聳肩,既能讓肩得到活動,又能使頸肩部的血流暢通,從而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慎防頸椎病引起的猝倒突然暈厥一般認為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殊不知頸椎病亦會引起猝倒,造成人體傷害。

頸椎病為一種常見病,好發於老年人,目前發病年齡有所提前。它主要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化和突出,導致周圍組織和結構繼續性病變而引起一係列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頸部不適或疼痛,上肢麻木或無力,甚至感覺障礙。根據症狀和體征特點可分成五大類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型。

目前,除傳統的療法外,國際上還提倡運動療法,它是提高和鞏固療法的重要手段。急性症狀減輕後即可開始應用。鍛煉內容包括保持和恢複頸部、肩部活動範圍的練習,以及牽伸和增強頸部肌肉的練習。操練均應平穩地慢速進行,並在病人耐受的情況下逐漸加大工作幅度或所有阻力,以保證達到鍛煉目的。鍛煉可在家中進行,每日1~3次,持之以恒,必有效果。除此以外,適當用圍領和頸托可起到製動和保護作用,有助於緩解症狀和組織修複,保持頸部溫暖與減輕頭部負荷作用。睡眠時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長時間伏案工作或長時間仰視都會使頸椎病加重或發生波動,要給予糾正。

推拿對頸椎有哪些利弊推拿是祖國醫藥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藥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的目的。由於推拿痛苦小,簡便易行,療效有時立竿見影,所以深受病人的歡迎。推拿對頸椎病的治療作用有以下幾方麵:疏筋通絡,緩解疼痛和麻木。

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整複椎體和小關節滑脫,解除神經壓迫。

緩解肌肉緊張和痙攣,有利於頸椎活動。

鬆解神經根和軟組織粘連,緩解症狀。

盡管推拿在緩解頸椎病症狀方麵具有良好的作用,但由於頸椎病病因複雜,病理改變多種多樣,頸部又有十分重要的結構,如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推拿醫生對頸椎病病人不僅要有熟練的推拿手法,還要對頸椎疾病有一定認識。強力的粗暴的推拿手法完全有害。頸椎病病人大多年齡偏大,往往伴有動脈硬化、骨質增生、韌帶彈性下降甚至鈣化、骨化,故強力的頸部被動活動可能會造成韌帶、肌肉、骨質的損傷,加重疼痛,也可能因椎動脈的突然阻斷使腦部缺血產生眩暈甚至昏厥。尤其對脊髓型頸椎病病人.由於椎管容量本身小,已受到不同程度壓迫,受到突然衝擊可能會產生癱瘓。所以推拿宜采用輕柔和緩的放鬆手法,來達到對頸椎病的疏筋通絡、止痛止麻、解痙和最後緩解症狀的目的。

頸椎病患者的飲食原則

頸椎病患者由於自身疾病的特殊性,在日常飲食中應把握以下原則:合理搭配飲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食物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熱能,如米、麵,都屬於這類食物;另一種食物,可以調節生理機能,稱為副食,如豆類、水果和蔬菜等。主、副食中所含的營養是不同的,不可單一偏食。主副、粗細、幹稀搭配的全麵營養可滿足人體需要,促進患者的康複和維持正常人體的需要。

對症進食

由於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另外,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的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總之,對症進食,有利於頸椎病患者的康複。

飲食有度

飲食要加以節製,不可暴飲暴食。人體的陰陽是平衡的,飲食過度或過寒過熱都會使陰陽失調而致髒腑受傷。如久食生冷寒涼食物會傷脾胃之陽氣,導致寒濕內生,從而進一步加重頸椎病的症狀。

頸椎病驗方四則

驗方1用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藥浸酒內一個月,服15毫升,一日兩次,1月為一療程。有效率可達95.1%。

驗方2用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細辛、薄荷、甘草,茶葉各適量,加水濃煎成浸膏,每服2克,一日3次;兩個月為一療程,有效率為88%。

驗方3將葛根130克,骨碎補、白芍各90克、雞血藤、巴戟天各80克,當歸、羌活、桂枝各60克,炮山甲、乳香、沒藥、蛇3條,藥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6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下,一劑為一療程,1~3劑,有效率達100%。

驗方4用白芍240克,伸筋草90克,葛根、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各60克,甘草30克,藥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3克。1~3次,一月為一療程,有效率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