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1 / 2)

泰興元年匆匆過去了。

大周帝國按照十年發展規劃綱要,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除了運河河北段未曾如期完工外,其他重要事項進展大致符合預期。

朝廷牽頭進行的船舶工業全產業鏈建設,在江東進展頗為順利,但在北海卻進展緩慢。

無他,北海這地方,就沒什麼工業基礎。

二月初一開年大朝會,也是乏善可陳,並沒有帶給人們新的驚喜。

隻去歲朝廷歲入比較吸引眼球,單純錢財收入達到一百五十四萬萬。其中,公有資產貢獻了九十二萬萬,商稅貢獻了五十二萬萬。

新一年朝廷施政重點,除了繼續推進船舶工業全產業鏈建設、火炮革新外,還要完成東線運河全線貫通,並適時啟動邯鄲運河支線和黃河潼關至孟津渡河段疏浚。

仍然是老思路,一邊打造船堅炮利,一邊挖運河。

二月初二,龍抬頭。

中央銀行,全國同步發行新幣。

去年經過大半年的預熱,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央行原本拿出了四套新幣發行方案,最終明相圈定了最簡單的這一套。

於老百姓而言,你不能搞太複雜,越簡單越容易被接受,也越不容易被造假。

新幣一共四種:

小銅圓、大銅圓、銀圓、金圓。

1金圓u003d20銀圓u003d200大銅圓u003d1000小銅圓。

小銅圓的鑄幣成本與麵值基本持平,大銅圓有兩成的賺頭,金圓銀圓有三成賺頭。

這個比例是嚴格把控的,盡可能壓縮私自鑄幣的利潤空間,才是有效防止私鑄的不二法門。

新幣采用水利衝壓成型技術,結實、美觀,仿製難度極大。

這套貨幣,預計至少要流通二十年時間,含金量必須有保證。

在新幣發行的同時,央行還推出了記名彙票業務,滿足大額交易需要。

開春的大周帝國,內部仍舊繁華如初,並未感受到多少戰爭的寒意。

而河套平原上,卻早早就迎來了開春第一場大戰。

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匈奴人終於重新活躍起來。

因為,燕人的大軍也到了。

二月十八日,燕國右元帥長孫日成,已經聚集了燕西十萬勇士南下。

燕軍沒有繞道陰山中穀進入後套,而是直接南下,進犯周國雁門、代和上穀邊郡。

薑久烈收到戰報,嚴令邊郡堅壁清野,便馬不停蹄,帶領周軍六萬主力西進。

周軍主力主動過來尋求決戰的消息傳來,郅支單於麵色鐵青。

等了一個冬天,燕人總算是有動靜了,但燕軍不肯來與之會合,反而跑去襲擾周國後方,真是豈有此理?

雖然氣得罵娘,但郅支單於也知道,決戰時機已經到了,不打的話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匈奴人大軍迅速集結,正麵迎擊周軍主力。

二月二十日。

匈奴大軍,仗著機動優勢,率先穿過陰山南麓與黃河之間狹長的通道,進入前套,與西進的周軍迎頭撞上。

一匹烏雲踏雪背上,薑久烈放下單筒望遠鏡,望著遠處黑壓壓的一片,冷笑一聲:

“無知者無畏!”

“今日就叫爾等蠻夷知道,什麼叫時代變了!”

“傳我軍令,虎蹲一至八營,給我敞開了招呼!”

早在斥候回報匈奴大軍到來前一個多時辰,周軍便就地布下戰陣。

日上三竿,初春的陽光灑滿河套大地。

匈奴單於大纛下,郅支單於坐於馬上,雙手端著一杆望遠鏡,放眼望去,亮閃閃一片。

“周人甲胄光鮮如斯乎?”

伊犁放牛也放下望遠鏡,寬慰道:“我軍先前也換得許多甲胄。”

舊的都汰換給了燕西和匈奴,周軍全麵換裝新甲了,陽光一照,全軍一片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