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征伐,宋軍前後共計派出近百萬大軍。五路人馬,動用了無數的物資,加上幾十萬民夫,幾乎以雷霆之勢,從阿爾金山到東邊的高麗,在長達近萬裏的關外,先後取得大捷。
然而戰鬥並沒有立即結束。無論是漠北的遊牧民族,還是東邊的高麗人,還有零星的叛亂發生。石堅一直呆到第二年的秋天,才回去。就在那個時間,依稀還有戰鬥的消息時不時地傳來。
不過,本來因為北方各部各族相互廝殺,勢力都已經嚴重地削弱下去。加上宋朝這一次派出了大量的經濟支持。各種物資經過各種途徑向北方運送,絕大多數老百姓終於安穩下來。
石堅回到了東京城,開始正式淡出朝廷。但北方還在執行著他的戰略計劃表。先是大量高麗人被強行擄向南方。實際上,到了第五年時,因為擄獲,高麗人口為之一空,那個棒子的故事,已經沒有辦法上演了。然後是各部被先後打亂,加上各種糧食作物開始在北方普及。從高麗到若別溫、到滿都拉,先後開始出現宋人的身影。
這個過程更加漫長,大遷移一直延續到幾百年後。
讓後來的曆史學家也頗為奇怪的是石堅的兩麵政策,在南方,對大理與交趾的截然不同態度,以及在北方,同樣對生死仇敵契丹以及草原上一些部族與對高麗人,也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這是一個謎團。
如果因為耶律燾蓉的出走,而對契丹人優柔,事實上他們部落更多的精銳,在宋朝這場史詩般而又殘忍的征伐中存活下來。雖然他們被先後宋化,可不能否認確實,包括契丹人、蒙古人、阻卜人以及女真人,他們的血脈卻得以大部份的保存,源遠流長。可為什麼對高麗人如此凶狠?
再說南方,石堅與大理同樣也沒有任何一點關係。
石堅這種想法讓宋朝嚴格執行了,可對於石堅的想法,曆史學者卻無從解釋。無論怎麼解釋,好象道理都站不住腳。
石堅回到朝中,淡出政治,這一點曆史學者都好解釋。現在的石堅聲望達到了巔峰。雖然在這場史詩級的戰爭中,石堅實際上很少親自指揮,可不能否認,之所以大獲全勝,石堅從他派出蛾子就開始對契丹經營,然後引起群狼的廝殺,一步步將契丹推向深淵。
最後征討時。他更是首劃,因此前後五路大軍,複雜的行軍路線,以及相互之間的配合,沒有出半點差錯,全是他的功勞。更是漂亮的幾次戰役,將契丹人最後一絲妄想扼殺。
現在的石堅可以說,他的影響真正超過了小皇上趙禎。如果石堅不淡出朝政,那麼以後兩個人之間牢不可破的友誼,必然將會產生破裂。況且世界上最陰暗的一個群體,就是政治家們。必然會有大臣對石堅忌恨,在趙禎後麵扇小扇子。而石堅果斷一退,這種裂痕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石堅這時候已經將《春秋》《周禮》《詩經》批注完畢。比石堅所想象的要好一點。也因為他巨大的名聲,儒者們沒有敢對他進行激烈的反駁,隻是用溫和的態度,表達了自己不同的見解。
但石堅跟後再次放了下來。
博文館的博士還在一本本的書籍修巽,可石堅主要精力進入大學,與學生們對格物學進行研發。在他的主持下,一場場物理化學試驗成功地完成,驗證了他所書寫的各種定律公式。然後根據這些定律,再次將它往實踐上推廣。
在這幾年中。宋朝終於進入原始的工業化進程當中。但宋朝將精力放在經營所占領的土地上,在這幾年再也沒有進行任何的擴張。隻有在玉素甫死後,朝廷派了軍隊,加上玉素奴香進入喀拉汗。
宋朝這一次果斷地進入正是時候。現在喀拉汗本來疆域就很大,加上借助宋朝的幫助,已經強大到讓人發指的地步。玉素甫死後,在選定汗位時,也因為這個問題發生爭執。
還有更西邊大食伽色略王朝與塞爾柱王朝,乘機派出使者與喀拉汗一些反宋的人士暗中聯係,造成了繼承人的問題,變成了對宋朝態度的問題。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伽色略王朝,在國王馬默德統治時期(998—1030年),王朝四處擴張,稱雄一時。馬默德曾多次遠征印度,並聯合喀喇汗王朝滅亡薩曼王朝,向北也打敗了崛起的塞爾柱人。但宋朝平滅天竺時,將北印度伽色略王朝的一些屬地也占領過去。因此,伽色略王朝本來曆史同宋朝很友好的,可現在關係開始惡化。同樣,塞爾柱人也因為宋朝疆域到達阿爾金山,開始對塞爾柱人威逼,讓塞爾柱人感到緊張。因此,不約而同地開始分化喀拉汗。
使者帶來了朝廷希望他們安定的聖旨,還帶來了石堅的一句話,如果有誰敢違反玉素甫的遺願,滅族!別看我似乎退隱了,可我還活著。一群蠢蠢欲動的人終於害怕,安寧下來。
但這件事,也讓宋朝意識到喀拉汗的不確定性。開始以將要征討塞爾柱與伽色略王朝為借口。二十萬大軍進駐喀拉汗。其實征討也是真的,可那要再過幾年。用石堅的話來說,未到時候,一是現在宋朝人口開始劇烈增長,但地方太大了,必須還要等人口再多一點,否則就是占下來,也如同兩灣大陸一樣,還隻是一個名義的領地。第二就是火車的進程,隻有火車研究成功,等於用時間拉短距離,宋朝才可以到達更遠的地方,而不被後勤拖累。
但這時大量的軍隊進駐,一是為以後的計劃作準備,第二大量的軍隊進駐,使得喀拉汗少數獨立分子感到忌憚,玉素甫的與宋朝主動融合的政策繼續延續下去。
第五年的春天,在京城外一條特地修建的馬路上,終於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東西。四個鐵輪子組成的一個特大“馬車”。然後走過來宋朝君臣,以及臉上還沾著機油的石堅。
一聲響聲傳來,這個沒有馬拉的“馬車”,在蒸汽機的帶動下,開始自動往前跑了起來。而且比馬車的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