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碩走了。帶著震撼和自己的一點小心思走了。
等蹇碩離開後,王越簡單收拾了一下,又好好囑咐王夜幾句,讓他安心等待,隨後便進宮上朝了。王夜本來也打算去會會那群跳梁小醜,但可惜他還沒上朝的資格。沒辦法,作為當事人之一的王夜隻能無奈的窩在家裏。對此,王夜很不爽,這也讓他立誌盡快開始自己的計劃,好快點去朝堂大(搞)展(風)身(搞)手(雨),而不是隻能被動等待結果。
王越走後,李氏和王怡仿佛知道王夜現在情緒不高,也沒來打擾他。王夜也樂得安靜,便好好分析了下自己就要麵對的第一批敵人。
“袁逢和袁槐,一個是司空,一個是司徒,都不好對付。最關鍵的是,這兄弟二人都是汝南袁家之人。自從他們的曾祖父袁安發家開始,到之後袁安之子袁敞,再到袁敞侄子袁湯,以至現在袁逢和袁槐這哥倆兒,累經四世,已經成長為東漢的龐然大物。尤其是現在朝廷政局動蕩,世家與宦官、外戚爭權奪利,袁家已經逐漸成為世家的代表,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背後的關係網錯綜複雜,更加難以撼動。而近幾年袁逢、袁槐兄弟倆又相繼成為三公,袁家氣焰愈發囂張。不過不得不承認,這袁家哥倆兒戰鬥力也已經爆表了。別說是我,就連皇帝都難以搞掉這個家族了。”
想到袁家二兄弟的強大,王夜就覺得自己深深地感受到了世界的惡意。但王夜沒有灰心,更沒有絕望,因為最後一位三公———太尉段熲並沒有與自己作對。“相比較於袁氏兄弟,段熲並沒有那麼顯赫的家族勢力,但此人軍功赫赫,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段熲少時學習騎射,有文武智略,初以舉孝廉入仕,任憲陵園丞、陽陵令,遷遼東屬國都尉,後拜議郎,在官甚有政績。永壽二年(156),出任中郎將,大破東郭竇、公孫舉起義,封為列侯。延熹二年(159),遷護羌校尉,大破燒當諸羌。斬首二千級,俘獲萬餘人,後又出塞二千餘裏,連破諸羌,延熹四年,遭涼州刺史郭閎陷害,被收入獄。複任議郎、並州刺史等職。延熹六年,段潁再為護羌校尉,率兵進討諸羌,輾轉山穀,無日不戰。至永康元年(167),終於將西羌平定。共斬首二萬三千級,俘獲人口數萬,得牛馬羊等牲畜八百萬頭,以功封都鄉侯,食邑五百戶。隨後,率兵萬餘進討東羌。建寧二年,又平定東羌,共經一百八十餘戰,斬首三萬八千六百,獲牛馬牲畜四十二萬七千五百餘頭,開銷軍費四十四億,拜破羌將軍,封新豐縣,食邑萬戶。此後,段潁入朝,任侍中、執金吾、河南尹、司隸校尉等官,建寧四年(171),遷太尉,始為三公。段潁為將英勇善戰,與士卒同甘共苦,故能百戰百勝,多有戰功。但我不明白這麼一位半生戎馬的大將軍怎麼會阿附宦官甘為中常侍王甫黨羽的呢?而這次他又偏偏拒絕了王甫的要求,這可不符合他近幾年的做事風格。這段熲到底怎麼想的呢?唉,本來還以為段熲沒威脅呢,現在看來這人是敵是友還未可知啊。”想想至今還看不出到底想幹什麼的段熲,王夜又頭痛了幾分。
簡單分析了一下本朝三公,王夜最後把目標投向了這次和自己做對的罪魁禍首———王甫和袁赦。“中常侍王甫和袁赦,都是這個時代的宦官領頭羊。當初竇武謀誅宦官,事泄,就是王甫與曹節等劫持靈帝,殺竇武、陳蕃。王甫又曾連結曹節、段熲等弄權多年。還有袁赦,竟然與四世三公袁家結為親族,互相扶持。唉,這種在宮內外經營多年的權宦戰鬥力可是五顆星啊。不過貌似王甫179年就被楊彪、陽球整到大獄裏去了,不久就被陽球命人活活打死,連屍體都被寸寸剁開,曝屍城門,連袁赦也死在這場誅殺中。這麼算來,這倆老太監也就還能活四年。不過王甫和袁赦在最後的四年裏依舊處於權力巔峰,依舊不能小視。真是的,兩個短命鬼也這麼麻煩,好好準備死不就好了,幹嘛非得跟小爺過不去。要說這王甫也是個混蛋!人家袁赦覺得袁逢、袁槐跟自己一個姓就結為親族,大為照顧。我們王家跟你可也是同姓,你不照顧也就算了,還大加迫害!都是老太監,怎麼做人的差距這麼大呢?!”
王夜分析到最後,已經沒有多少多餘的想法。唯一剩下的,就隻有對王甫各種鄙視和批判。但現在隻能窩在家裏,連上朝資格都沒有的王夜對王甫還真是一點法子都沒有。沒辦法,對於可惡i的王甫,王夜也隻能生生悶氣了。除此之外,他也頂多就是在牆角畫畫圈圈詛咒這個該死的老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