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戰亂數百載而並入於秦。及秦二世而亡後,楚、漢紛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傳一十二帝,逢王莽代漢。而後光武中興,再傳一十二帝至獻帝,遂分崩離析,始分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等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即公元169年四月十五,帝禦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隻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大蛇不見蹤影。忽然間雷雨交加,又兼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171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濫,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死者十之七八。
種種不祥,非止一端。海內有識之士盡皆借此上疏,請求皇帝親賢臣,遠小人。宦官深感危機,遂有宦官侯覽使人誣告督郵張儉結黨謀反,曹節又乘機奏捕“黨人”。李膺、杜密、虞放、範滂等百餘人,皆死獄中;又將“,以至於天下豪傑及儒學有行義者”都指為黨人,有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州郡承旨,或有未嚐交關,亦罹禍毒,其死、徙、廢、禁者又六七百人。一時間,天下嘩然。外戚宦官與世家豪強圍繞皇權明爭暗鬥,更顯激烈。卻不知,更大的亂象悄然到來。
建寧三年(170年)正月十三,年僅十五歲的小皇帝劉宏正在建章宮中練劍。其實漢朝皇宮並沒有後世皇宮那麼講究。無論是建章宮還是未央宮,都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隻有長樂宮和桂宮是皇後、妃嬪居住的地方。當然,一個宮苑包含了很多的宮室建築。
“王卿,覺得朕這功夫如何?”劉宏耍完一套劍法,便向站在一旁的報劍侍衛問道。
劉宏一臉得色,正等著聽眼前侍衛誇獎自己。結果等了半天也沒個回應,劉宏的臉當場就黑了。把劍一摔,衝著侍衛喝道:“王越,你聾了嗎?朕問你話呢!”
劉宏一句話讓正神遊天外的抱劍侍衛,也就是他口中的王越打了個寒戰,頓時王越整個人都清醒了。看著眼前一臉怒容的小皇帝,王越瞬間覺得衣服被冷汗浸濕了。“臣方才走了神,懇請陛下恕罪!”王越跪在地上,滿臉苦澀,心裏暗暗叫苦:“好不容易在皇帝身邊做了親信,沒想到竟然一時不察惹惱了他,這下......唉。”
看著眼前跪著的“首席保鏢”,劉宏怒氣稍退,“哼,你剛才想什麼呢?竟敢連朕都拋在腦後。”一聽劉宏發問,王越學老實了,立馬回道:“回陛下,隻因臣之賤內這兩日就要生產,臣心中掛念,這才惹了陛下惱怒。臣已知罪,請陛下降罪。”王越說得小心翼翼,說完後也認命般的等劉宏處置。
王越心中正惴惴不安,卻聽到劉宏哈哈大笑,“王卿心掛妻兒,可謂重情重義,朕怎會怪罪。不過,王卿有如此大喜事,怎不早說,朕也好讓卿在家中好好陪夫人幾天。莫非王卿覺得朕是那不通情達理之輩?”不得不說,劉宏剛從落魄侯爺轉職成正牌皇帝,加上年紀又小,脾氣來得快去得更快。聽了王越幾句解釋,劉宏不僅不再發怒,反倒調侃起王越這個苦哈哈來。
王越聽完皇帝的話,頓時鬆了口氣。不過王越不敢得意,趕忙向劉宏說:“臣家中小事,怎敢驚動聖聽。臣謝陛下憐恤,必當萬死以報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