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總依靠她一個人啊,大家都開始開動了腦子。
“其實有一點我很好奇,為什麼水果店老板和便利店老板去找他的時候,他會那麼的暴躁,並喊人滾。”
3號提出疑問。
是啊,是發生了什麼嗎?
“會是兩個人作案,然後做假證嗎?”
4號問。
6號搖頭。
“不,凶手隻有我。”
隻有他一人,就不存在做假證的情況了。
“難道當時凶手就在死者家裏?他當時的滾其實並不是對兩個老板的說的,而是對裏麵的人,亦或者是想把兩個人喊走,和裏麵的人繼續聊很重要的內容?”
4號猜測道。
7號覺得這個猜測很不錯。
“所以密室就是這麼來的!凶手當時肯定在家裏!他是殺了死者光明正大的離開的,為什麼死者是那副樣子,是因為凶手就在家裏追殺他!”
那這麼說,死者的死亡時間,在水果店老板和便利店老板之後了,但凶手進入的時間要早些。
“那說來說起,可疑的人,還不是隻有理發店老板……”
難不成是冒出來的第三個人?
如果是這樣,那之前給的那些證據,一直提到這幾個人,有什麼意義?
是為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僅僅隻是這樣?
“會是那個菜攤子老板嗎?”
7號舉手說。
“我看到,藥店老板說沒看到他手裏提什麼東西,可菜攤子老板說他手裏買了番茄的,有可能死者威脅的人不止理發店老板一人。”
還有那個菜攤子老板。
他去菜攤子不是為了買菜,而是為了收錢。
“你想啊,死者如果真的買了菜,他為什麼還要點外賣?買了放著好玩嗎?”
所以菜攤子老板撒謊了!
7號覺得自己的這才猜想更絕。
“對吧,4號、3號!還有5號。”
他問。
至於為什麼不問沽紓……
很明顯,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在排擠她!
“這麼說是有點道理,但是太單薄了。”
3號否認了7號。
“但4號說的那個當時凶手就在家裏的猜想,我覺得是個思路,可沒有合適的嫌疑人。”
關於菜攤子老板的敘述太少了,3號覺得他是真凶的話,會顯得很單薄。
“有可能是那個藥店老板啊。”
5號提出思路。
“撒謊的不一定是菜攤子老板,還有可能是藥店老板,他說幾個老板組局在他那裏打麻將,會不會因此產生了糾紛,之後死者來他這裏買藥,死者沒有帶走藥,依然喊他送。”
但藥店老板沒有說藥送這件事,他隱瞞了下來。
因為他不能讓大家發現他去送過藥。
“於是在水果店老板去之前,藥店老板就去了,並和死者發生了衝突,接著碰見水果店老板,說不定當時喊滾的人並不是死者,而是藥店老板。”
人在放聲大喊的時候,聲音是會破音的,聽不出來很正常,而且還隔著門。
“啊對!我覺得5號說得對,麵館和菜攤子都是吃了或者直接提走,便利店和水果店是配送,那藥店呢?我們以為的都是當場拿走,畢竟藥這個東西又不重又不多。”
但如果呢?
“如果當時藥缺貨什麼的,導致當時需要藥店老板親自送,那他就是那個見縫插針藏在死者家裏的凶手!”
說著,大家看向了6號。
6號翻了個白眼。
“抱歉,你們猜錯了。”
還是不對。
到底哪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