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0章 沒有機會的時候就停下來休息一下(2 / 2)

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在威斯科財務公司致股東的信中進一步描述了麵對市場波動的正確態度:“隻要我還活著,我們就會年複一年地買進公司或公司的一小部分權益,即股票。考慮到這是一個長期的投資策略,那麼,下跌的公司股票價格將使我們受益,而上漲的價格使我們受損。低價格最常見的起因是悲觀主義,有時是四處彌漫的,有時是一家公司或一個行業所特有的。我們要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開展業務,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主義,而是因為我們喜歡它造成的低價格。樂觀主義才是理性投資的大敵。”

最近,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投資者在投資中經常會犯下非理性的愚蠢錯誤。虧損的投資者往往是那些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經常出現行為認知偏差的人。現實中的投資者並非像有效市場理論中假設的那樣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投資者。由於投資者是有限理性的,在其投資決策過程中常常會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導致出現大量認知和行為偏差。

通俗地講,就是智力正常、教育良好的聰明人卻經常做傻事。

在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商場中,投資者最重要的是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慎重考慮,也就是不能跟著感覺走。

麵對唾手可得的利益時不能靠感覺,而是要冷靜計算得到該利益需要付出的代價,確實有利可圖的,要周密決策,謹慎行事,確保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局勢混沌不清時,即使麵前有巨大的利益,也不可草率做出決策,而要以非凡的耐性穩定情緒,等待形勢進一步變化,認清發展趨勢,待一切明朗,非常有把握時果斷出手,這樣才能避免因貪圖一時之利而滿盤皆輸。

否則,做事憑感覺,甚至道聽途說,那一定會把公司帶入危險的境地。

經商的商經

很多商人投資失敗就是因為對別人的意見沒有任何思考,盲目地去實踐,沒有一點主見,不善於自己分析問題,更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使自己的想法成為空想,使自己的行動半途而廢,沒有任何結果,這些都能反映出他存在著“不愛思考,凡事跟著感覺走”的心理。

商人要有野心,但更要理性。當事業高歌猛進時,保守穩重,處進思退;當事業陷入危機與低穀時,沒有很好的機會時,就要告誡自己不要消沉下去,積極進取,爭取再創輝煌,同時懂得休息,在休養生息中觀察,這樣的投資者才有望把事業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