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遭受的質疑似乎並不少於其承載的榮譽。
經濟學,是主宰人類知識思想的四大顯學之一(其他三種為原始巫術、中世紀神學、近代哲學)。作為當今的顯學,經濟學從“古典學派”到“新古典學派”,從“劍橋學派”到“芝加哥學派”……它的發展和演進隻有300多年,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吹響了自由市場經濟的號角,為大英帝國的崛起提供了思想力量;凱恩斯經濟學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力挽狂瀾,拯救了資本主義世界;中國基於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對外開放,極大地改變了社會麵貌,提升了綜合國力……無疑,經濟學這門顯學是送給人類的一張“餡餅”!
經濟學是目前唯一被授予諾貝爾獎的社會科學,被譽為“社會科學皇冠上那顆最為璀璨的明珠”,其大師級人物仍是當今學術星空中最閃耀的明星。
經濟問題越多,經濟學就越有用武之地,但是現實中的經濟學家往往將簡單問題複雜化,然後再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普通民眾被所謂的經濟學搞得暈頭轉向。如不同的經濟學家對房價上漲的看法截然不同,讓百姓如墜雲裏霧裏,於是便誕生了很多笑話用來諷刺經濟學家,以此來揶揄經濟學。
問:要多少個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答:八個。一個人負責把燈泡換上,剩下的七人負責保持所有其他條件不變。
問:要多少個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答:一個也不用。要是燈泡壞了,萬能的自由市場機製自然會把它更換,如果市場沒有更換,那就說明沒有換燈泡的需求,那就不必去更換。
問:要多少個新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答:那就要看當時的工資水平和物價指數如何了。
問:要多少個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答:越多越好。因為這樣便可增加就業,刺激消費,經濟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問:如果我們派1000個經濟學家去換燈泡,他們多久能換好?
答:永遠也換不好。這1000個經濟學家會先分成10個派別,每個派別會分別擁戴一個自己的精神領袖,然後眾多派別開始口水大戰,紛紛尋找對自己有利、對他人不利的證據,然後報紙、雜誌和電視台也陸續加入助戰,最後還是沒人去換燈泡。
這個笑話用來嘲諷當今經濟學派林立,經濟學隻是不能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上層建築”。這樣的經濟學無益於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此時的經濟學無異於迷惑普通百姓的“陷阱”。
經濟學還是同樣的經濟學,為什麼有人視之為“餡餅”,有人視之為“陷阱”?經濟學的真實麵究竟是什麼?
有心者也許會注意到,我們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與經濟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例如,商品價格起伏漲跌,口袋裏的鈔票價值增減,是買房還是炒股……每一件小事背後其實都有一定的經濟規律和法則可循,我們不能被經濟學的表象所迷惑。
對於每個人而言,自利是最高的價值導向,精於算計是所有人的行為標準;供需是市場經濟的永恒主題,買賣中蘊涵無限的玄機;宏觀經濟的大勢中,個人必須學會如何讀懂宏觀數據,從而做出何種經濟決策;用經濟學的眼光為人處世,會發現很多隱藏在個人行為背後的種種秘密。
本書從不同側麵全麵通過經濟學的表象剖析經濟學的規律與法則。作為經濟學的通俗讀物,本書不推崇以複雜的圖表及公式闡釋經濟學,通俗風趣是本書的最大特色。本書生動形象地將經濟學的觀點寓於故事、生活實例中,為你展示經濟學的真實麵,並讓你能隨時隨地在享受閱讀的樂趣中學會實用的經濟學知識。
經濟學不是餡餅,更不是純粹的陷阱,而是教你看清世事、認清人性的工具罷了。認識了餡餅或者陷阱背後的經濟學,我們最終才能作出理性的決策和判斷,才能更好地行走於社會。如果讀者能夠通過本書理解和運用經濟學知識,從而更理性、更舒適、更精彩地生活,這便達到我們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