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你能不能賺大錢:理財中的經濟學詭計(13)(1 / 3)

近4年裏,上海市區(外環以內)一手住宅均價漲幅達88.5%。2006年,上海市區一手房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1.22萬元,2007年漲至1.4萬元,2008年達到1.99萬元。截至2009年10月,上海市區(外環以內)一手住宅均價已攀升至每平方米2.3萬元,接近台北市區房價。北京在2009年商品房均價上漲幅度已經超過60%,而深圳等地也紛紛超過這一漲幅。統一按照上漲幅度已經分別達到了50%以上這一低估的房價漲幅計算:三城市房價的漲幅都超過了GDP的5倍。其中上海超過7倍左右,而北京與深圳在5倍左右。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近日接受采訪時稱“我的觀點一直是非常鮮明的,部分城市房地產有泡沫,原因是兩個,一個是政府炒地,另外一個是社會資金炒房。”當記者問道“作為副部級官員,以您的工資能買得起房嗎?”,賀鏗回答“買不起”。無獨有偶,今天又看到新聞,南京市代市長季建業說,“以我的工資來算,大概也要十多年才能買到一個小房,還買不起大房。”

美聯物業市場研究部根據北京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44715元,2009年計算漲幅10%,夫妻雙方年平均在10萬左右。購買一套北京的普通5環周圍商品房平均115平方米,平均單價在每平方米17000,總價為需要200萬元左右。房價收入比為20年。

美聯物業市場研究部根據上海市統計局數據2008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39502元,2009年計算漲幅10%,夫妻雙方年平均在9萬左右。購買一套外環普通商品房平均95平方米,平均單價在每平方米18000元,總價為需要170萬元左右。房價收入比為18年。

如果將房價與當地收入水平進行比較,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已遠高於紐約、倫敦及東京。紐約市2009年的平均家庭收入近7.5萬美元,以一戶美國家庭每年的收入,20年可以在曼哈頓地區買房。如果是其他地段,隻需6年即可。而在我國城市上海,以年家庭收入8萬元計算,在中心區域購買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以均價4萬元/平方米計,至少需要50年。結合收入水平,上海的房價也比東京貴了整整8倍。

“8000億元進行宜居重慶的打造。”重慶市市長王鴻舉表示,“五個重慶”的建設,正在全麵建設,宜居重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打造宜居重慶,就是要讓老百姓有房子住。特別是年輕人,經過自己的努力,十年內能買到稱心的住宅,讓近乎百分之百的人都住在帶有廚房和衛生間的房子裏,周邊也有理想的環境。”

近10年,房價徘徊上漲,始終沒有降下來。很多人看著自己工資和獎金漲幅遠不及房價上漲速度,似乎人們已經習慣於“十年工資買不起房”的現實。

為什麼美國老太太羨慕中國老太太

一個退休的美國華僑老太太,回到中國看望他的妹妹。兩人在上海錦江飯店見麵後激動

不已,談到闊別40多年的經曆和心願,身居美國的姐姐說:“我終於在退休之前還完了一套150平方米的住房貸款。”妹妹則說:“我終於在退休之前攢夠錢,剛買一套100平方米住房。”姐姐問:“那你以前怎麼住的?”妹妹說:“這幾十年要說生活也算步步提高,最早的時候住集體宿舍,後來結婚以後與單位另一家合住一套單元公寓,再後來搬進了一個單獨的亭子間。一直想買房子,可是錢一直攢不夠。”姐姐不禁感歎道:“我在美國有了工作就貸款買了房,一麵工作一麵還貸款。如今貸款還完了,房子也住了30多年。你雖然現在也有了自己的住房,可是這30多年並沒有得到應有的享受啊?”這就是差距,雖然最後都有了屬於自己的住房,可是一個盡情享受了30多年,一個卻忍受了30多年。

自從美國老太太故事一傳開,多少人都學習美國老太太,一時間,全國上上下下湧現出無數“先享受、再還貸”的“房奴”。

房是房屋的房,奴是奴隸的奴,意思是房屋的奴隸。“房奴”是指城鎮居民抵押貸款購房,在生命黃金時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償還貸款本息,從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長期壓力,影響正常消費。購房影響到自己教育支出、醫藥費支出和扶養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質量下降,甚至讓人感到奴役般的壓抑。

蠟筆小新說“我家還有32年的住房貸款還沒還清”,讓我們在捧腹之後難免想到自己。32年啊,怎麼能不讓人心驚肉跳?等我們省吃儉用不旅遊、不下館子、不買禮物的過了幾十年之後貸款還完了,可是我們頭發也白了,好時光也不在了,有什麼可以彌補我們過去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