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仍然不是最大的收獲。
真正的收獲卻是心魔中吞噬的三個得道高人的神魂。除了愚公是死在不悟和尚手中之外,其餘三人都是被葉軒心魔侵入之後,命喪葉軒劍下。
得道高人身死道消之後,神魂便被心魔吞噬。三位得道高人一生經曆,全部存於心魔之中。
之前由於情形緊急,葉軒來不及細細察看,隻能囫圇吞棗一般,堆積在心魔之中。此刻得閑之後,葉軒便開始細細整理。
三位得道高人一生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全部都是心魔成長的養分,自然要被心魔吞噬吸收。
真正對葉軒有用的,便是被心魔吞噬之後,剩下的知識、技能以及感悟。宗門弟子,千方百計都想要獲得傳承。這個傳承便是得道高人演示一遍得道的經過。但是這樣旁觀,哪裏比得上葉軒此刻完全繼承這些感悟?
盤坐在地,凝神入定。葉軒將得道高人的感悟一個個納入心神。
大山之沉重,高山流水,冰凍三尺。劉成峰、武建明和水凝冰三人對道的感悟一次流入葉軒心中。
這三人的道都是順天之道,感悟入心之後,葉軒仿佛置身於一個深邃、古老、宏大、浩瀚的空間中。無數流光如同密密麻麻的蛛網籠罩在整個天地之間。
這便是天地本身的道麼?天地有道,萬物有序,各循其道而行。風為何會吹,水為何會流,日月為何東升西落,四季為何輪回不休。原來天地之間自有其道。這些蛛網一般的流光,便是萬物運行之道麼?
順天之道,便是在天地本身之道中烙印上自身的印記。這便是得道。
半晌之後,葉軒掙開了眼睛。古老浩瀚的氣息,在葉軒眼中一閃而逝。但是葉軒臉上仍然掩不住生出一陣失望。
體會三人的感悟,葉軒對得道理解了很多。但是這三人的感悟對葉軒沒有什麼作用。葉軒打算以心魔劍入道,要走的便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心之道天地之間前所未有,便是逆天之道。要想在天地之道以外,另立一條道。這就比順天之道要艱難很多,而且得道的方法也完全不一樣。
世間修行逆天之道的,有佛門,儒家和魔門。看來,以後還是要到這三家去學習一下了。看看他們的逆天之道,到底是如何開創的。
這時候,葉軒也明白了為何得道之法不能照搬了。修行順天之道,天地之道如同洪流,每個人進入洪流的位置不一樣,在洪流之中的表現也完全並不一樣,根本沒有可比性。更重要的是,假設能夠完全照搬,在天地之道上刻下自身印記的時候,卻發現這個地方早就被別人刻了印記,這就隻有被天地洪流吞噬,死路一條了。當然,這種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世間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並且天地洪流不斷滾滾向前,同一個位置踏進去,也不可能得到同樣的結果。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逆天之道就更加不一樣了。天地之道以外,開創一條新的道。每個人踩下的腳印都不一樣,更加沒有可比性了。
雖然得道的經驗對葉軒沒有多大的作用。但是也開拓了葉軒的眼界,讓他對得道不再迷茫。前進的目標已經明確,就剩下尋找達到這個目標的辦法了。
除了得道的感悟之外,三人一生的知識、技能同樣讓葉軒收獲不淺。最起碼一點,葉軒的見識已經遠遠不是之前可比的了。水凝冰的“冰法”,武建明的“山水法”,劉成峰的“泰山法”,這三門修行正法,葉軒此刻仿佛是修煉多年一般,熟悉之極。加上葉軒的“自在法”達到第九重,顯出大自在真意之後,葉軒的“自在法”真氣可以隨意轉換成其他真氣。這樣一來,葉軒等於多出了三門隨意使用的修行正法。
並且,這三人對於雜學也有一些了解。得道高人練習煉丹、煉器、製符之類的雜學,也是一個明悟自身之道的過程。這三人多少都掌握了一些雜學。葉軒通過心魔之力,完全不勞而獲的得到了三人掌握的所有煉丹、煉器、製符的本事。雖然限於未能得道,很多東西都無法使用。但是這仍然是一個重大的收獲。
心魔居然有這樣的威能麼?看來我選心之道這條路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