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對談話的開頭很重視,卻看不起結尾。其實要結束一次談話並不那麼簡單,也有藝術在其中。俗語說得好:“編筐編簍,重在收口。”
比如,一方沒有談完,對方不愛聽了,怎麼結束?還想談下去,時間不夠了,怎麼結束?兩人總談不到一個點子上,怎麼結束?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要盡量使談話不在分歧中結束
個別談話時固然在不少場合是雙方意見一致或大體一致的,但出現分歧也是難免的。尤其是批評性的談話,更是這樣。在這種尚未獲得結論或一致意見的情況下,突然把談話結束,是不明智的,是不利於問題解決和人際交往的。特別是在分手時,更不要講使對方討厭的話題。比如:
“這個問題我不這麼看,我認為……”“你的看法我也不能接受,事實是……”“既然如此,那有什麼好講的,再見”“……最近你做得不怎麼樣,先回去好好想想。”
像這些結束語都是不可取的,也不會給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再如,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談話的雙方意見不一致,相互之間僵持不下、各持己見的情況,這時如果馬上結束談話,其效果欠佳。
作為談話雙方,有分歧意見不要緊,關鍵是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結束。就其談話的某一方來說,應該主動地做些讓步,可以轉換一下話題,把有分歧的話題暫且放一放,談點別的,等氣氛緩和了再把談話告一段落,同時還可以來個“異中求同”,增加雙方親近度,比如說: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你有你的考慮方法和出發點,我們可以繼續討論、商量。”“對了,我也再琢磨琢磨,咱們以後有機會再好好嘮嘮。”
這樣結束一次談話,便自然而又和諧了。
2要使談話在“最佳點”上結束
這方麵,以往容易出現的毛病不是結束過早,而是結束過遲。對於一次談話,如果開頭很好,雙方又談的很投機,都處於興奮狀態,假如再沒有什麼新的話題,就應該及時地結束了。
在生活中,有的人不太注意這一點,認為前邊既然談得這麼好,後麵一定會更好。殊不知,交談的內容已瀕近枯竭了,如果再接著談,不是枯燥無味,便是無聊的拖延。當等到真正感到沒什麼可談的時候再道別,那也就晚了。
關於這一點,一些相聲表演可以給我們啟發,他們表演往往是在高潮中結束,最後抖出一個絕妙的“包袱”,使大家的情緒和感覺在最佳點上結束。
3要掌握好時間,使談話結束得從容不迫,自然得體上麵所說的是不要拖遝,不要貽誤了最佳的結束時間,當然不是指毫無準備的突然使談話中斷。相反,即使談話恰到好處了,也不可猛丁地來個“再見”、“以後再談吧”等等。
為此,這就要求我們審時度勢,對於結束談話應事先有個心理準備,並預先留出一點向結束過渡的時間,為結束談話創造一定的條件。否則,在缺乏思想準備地情況下,絲毫沒有過渡地突然將談話終止,會給對方留下粗魯無禮的感覺。假如在特殊情況下,隻能作短促的交談,可以事先聲明好,以便使對方有思想準備。
例如,有這樣一個青年,為了某件事情找本部門領導談話時,談個沒完沒了的,並且還提出了一些使領導一時難以馬上回答或解決的問題。這時,作為領導應該怎樣結束呢?
正常情況下應該積極創造結束談話的條件,主動地說一些向結束談話過渡的話。比如說:“你談的問題很重要,我可以幫助你去想想辦法。”“你反映的問題我都知道了,等以後找個時間咱們再好好嘮嘮。”
這樣做,既肯定對方所提出的問題,又等於暗中告訴對方:現在我沒有時間,或者由於一時也很難回答你提出的問題,等日後有時間,再好好談。
4要觀察周圍的形勢,留心對方的表情
當談話的一方或因對方談話的內容不感興趣,或因有別的事需要告退,不好直說時,總會做出某些暗示,如頻繁地改變坐姿(如果是站著談,腳將原地加速走動),心不在焉,四處張望,有時還看手表,隻聽而不答,心神不定等。這時,另一方就應該明白談話該結束了。如果再談下去,就會使人反感、討厭。
比如,我們到別人家做客時,更要留意對方的表情,細致觀察周圍的形勢,該談點什麼,不該談點什麼,一旦談論起某個問題,就不要談個沒完,要隨時考慮到對方情緒的變化。當發現對方光聽而不答,表露出一種不耐煩的樣子的時候,應盡快結束談話,及時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