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特別篇:獻給伊朗的夢與詩(1 / 1)

天堂花園

我在去伊朗以前,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幾近於無,有的大部分印象還是基於許多媒體的報道。但當我去過這個地方後,我發現自己實在是深深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所著迷。這片土地上的人,與他們所熱愛的事物一樣,極具浪漫氣息。如果說伊朗為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個方麵,那應該就是花園、曆史和人文。我驚覺自己能為這個國家做的事情很少很少,但在我第二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我想將這個特別篇獻給伊朗這個國度,正如第一本書中我將特別篇獻給了我去世的朋友葉芸一樣。因為對我來說,他們都是美好的存在,理應在這個世界上為更多人熟知。

伊朗的大部分曆史屬於波斯人,這是一個天堂和花園的故事。這個有著古老曆史和文化的民族,用血與淚、夢與詩築成了一座座令人驚歎的皇宮和寺廟。這個國家有著太多不可思議,它大約在公元前522年,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盛世。但如今的伊朗,如一個瑰麗花園的遺址,充滿著不可言喻的哀傷和滄桑。隻有當你的手滑過這些卡其色的土牆和磚瓦時,你才能看到在風中不曾老去的天堂花園。

在古波斯人眼中,有水、有花園、有庭院的地方便為天堂。事實上,英文單詞“Paradise(天堂)”出自波斯語“Pardis”,原意為花園。巴列維王朝的Golestan Palace(古列斯坦皇宮)則是19世紀的伊朗人對於天堂最貼近的詮釋,這座皇宮名字的含義是“花之宮殿”。我一直認為波斯人的花園情結甚至影響到了現代建築,我們所看到的歐式建築中最為常見的噴水池和巨型花園,這些事實上早在幾千年前的伊朗就已經出現。

你可能不會想到,除了“Paradise”以外,包括“Angel(天使)”、“Magic(魔法)”、“Candy(糖果)”在內這些在英語詞語中聽起來令人感到無限幸福的詞語,都來自於波斯語。波斯文化事實上對於現代文化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得要深遠。在帕薩爾加德,現仍保存著2500年前建成的居魯士大帝陵墓。這位在波斯曆史上公認的仁君,受到不同疆土不同民族人民的擁戴。他禮待敵軍、釋放奴隸,在那樣一個征服意味著抹殺的年代,他是一個奇跡一般的存在。

任何一個大國,包括中國在內,在其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必然會經曆無數次的大起大落。現如今的伊朗,昔日的光輝被掩埋在黃沙中。但即使是閉關鎖國,都未能改變普通老百姓熱情好客的風俗。伊朗人秉持著千年民族的尊嚴,用盡最後的優雅讓賓客們得到了最好的禮遇。曆史的黃沙會掩埋一切的權力、財富和政治,在風中屹立不倒的天堂花園中,所綻放的永遠是人性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