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她就是留在家裏做農活,草草養大,就是嫁人生子了。
她從小就想的多,覺得這樣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日子不是她想要去過的,她一定要跳出來才是。
可是家裏的父權威力太大了,她太弱小了,沒有能力去反抗。
後來,她得到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和田光有關,那個時候,田光的手裏有一個項目,就是軍區的擴建項目,除了部隊的戰士,附近的村子也去了好些人,這些人中就有鄭婉。
她本來是沒有這個機會的,還是家族裏的族叔幫著說話,說是她到了這邊可以替家裏賺些錢,到時候弟弟的學費就有了,還有那些上學的花費什麼的也都有了。
爸爸媽媽想想也是,就同意了。
其實這是族叔覺得她在家裏的日子不好過,在軍區這邊雖然工作辛苦了一些,但是食物是管夠的。而且也確實能賺些錢。
鄭婉在他眼裏就是爹不親娘不愛的典型,村裏就沒有她這麼可憐的小姑娘,明明聰明的緊,家裏的條件也不錯,就是不願意送她去上學。
鄭婉也是上過學的,爸爸媽媽為了名聲,送她去上過小學,她就是最出色的那一個。可是到了初中的時候,雖然她已經以滿分的成績考上了,但是家裏還是不同意去去。
初中的校長還親自到家裏來家訪過,也沒有改變爸爸媽媽的心思,在他們看來,女孩子不需要讀那麼多的書,他們就是泥腿子,也沒有指望能找到什麼優秀的女婿,隻要本分能幹就可以了。
女孩子上學上的心都野了,到時候不聽家裏的話怎麼辦。
村裏上中學的姑娘就沒有好說話的。所以隻要認識幾個字,不是睜眼瞎就可以了。小學的學習已經可以滿足日常的需要了。
校長再三提出學校可以給獎學金,不需要家裏出學費,甚至生活費也可以補貼,即使條件如此豐厚,也沒有改變爸爸媽媽的想法。
族叔當時也費了好些的口水,也是沒有絲毫的用處。
爸爸媽媽是鐵了心,讓她就這麼做弟弟的血包,在他需要的時候毫不遲疑的獻出自己的全部。
可是憑什麼呀,憑什麼需要付出的時候就是她,享受的時候就沒有她。
她在家裏就和一個老媽子差不多,家裏的活都是她的,洗衣服、做飯、養雞喂豬、收拾蔬菜、整理家務,除了這些,地裏的那些活也都有她的份。
其他的姑娘像她這個年紀的已經開始在家裏好生將養,就怕到時候對象不好找,可是在爸爸媽媽這裏,似乎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一般。
整個村子,就沒有比她過得更加憋屈的。
其他的小姐妹見到她也是心疼的,對她有那對父母也是同情的。村裏人對她還不錯,所以這次機會雖然村裏的其他人也合適,但是知道是給她的,大家就讓了。
最後,在大家的表決下,鄭婉得到了這份工作,爸爸媽媽也閉嘴了。
她算是暫時脫離了原生家庭,進入了一個相對正常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