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政府收到了紡織廠的這份計劃書,他們也是很重視的,紡織廠是津市的重點企業,一直以來都是津市經濟的重要指標,他們做的每一個舉動都對津市的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
津市政府有好些人還是有幹勁的。他們知道當然可以按部就班的和其他的企業一樣,可是如果一直這樣呢,華國的人很多,地方也很多,如果都是這樣,那麼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打價格戰了?
雖然現在華國的輕工業還比較落後,還不能到這個地步,但是如果有一天工業真的起來了,他們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是不是也會被淘汰掉,而且現在隻要能賺取外彙,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一切都可以讓步的。
而且這份計劃書真的很吸引人,這可能是個新的方向呢。
所以津市政府對於這份計劃書是同意的。
他們同意了以後就直接一起向國家輕工業部提出了申請,也把這份計劃書一起遞上去了。
輕工業部看到以後也非常重視。
對於輕工業來說任何的舉動都是可以引來巨大的變化的。
津市紡織廠能做到現在這樣,有實驗精神,是值得鼓勵的。
不過限於現在的經費有限,最好還是先小範圍的去搞一下,弄個樣品出來,然後看看市場的反應,如果真的賭對了,那麼就要動起來了。
津市紡織廠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會受益良多。
輕工業部也同意了。
那麼接下來就要看津市紡織廠的了。
他們也特別重視這次的項目,既然項目是孫竹提出來的,就是由她來牽頭,但是因為她的確比較年輕,而且也不是專業人士,資曆也淺,所以還是由外貿部來操作。
不過項目的中間如果有什麼問題或者是疑慮,孫竹需要第一時間去解答和給出解決辦法。
經過幾個月的磨合,外貿部的這些同事對孫竹的印象已經很好了。對她的工作能力和為人都是認同的,所以這次對孫竹提出這個項目,他們的想法已經不像當初那麼排斥。
跳出來看,這個項目的確很有吸引力。孫竹本人的確想法很好。
如果能成功,那麼對於津市紡織廠來說一定是質的飛躍。
他們終於知道了為什麼李部長和廠長要把孫竹挖過來了。想到他們當初對孫竹的不屑,現在有些臉熱。
孫竹也知道了大家隻是工作比較喜歡節奏分明一些,不想要那麼多的特殊情況,這次雖然特殊,但是她還是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擅長的部分做了安排。
就是李部長見了孫竹的計劃書也有了新的認識。
這個孫竹的確不一般呀。這計劃書不是一般人能寫的出來的。就是一些老人,也不能作出比這個更好的計劃了。
她是個領導的苗子,或者說已經可以做領導了,不過就是年輕了些,沒有資曆就是了。以後要重點培養呀,說不定這以後的外貿部部長就是她了。
李部長想的挺好的,可是孫竹並沒有打算一直在國企幹下去的意思。